人物專訪│避免女兒再次食物中毒 24孝爸爸研發保温飯盒 女兒欣喜:可以吃到像剛煲出來的飯!

2023-02-16


∧ 保溫飯盒的誕生,除了讓Keith的子女吃得健康外,他在研發過程中不斷嘗試,也希望能夠以身作則,讓子女傳承他不放棄的精神。

自從小學逐步回復全日制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怎樣選一個保溫強勁的飯盒給小朋友?當研發工作的港爸Keith因女兒一次在學校進食午膳後食物中毒,而萌起研發保溫飯盒的念頭。最後花了三年時間研發、獲專利,終於在去年正式生產可以行動電源(俗稱「尿袋」)把食物保存於60°C達6小時的飯盒。Keith的女兒及兒子縱然現在於英國讀書,也攜帶爸爸設計的保溫飯盒返學,每日都吃到熱烘烘的飯餸。

女兒食物中毒而消瘦

Keith現年13歲的女兒在小學三年級時,曾因懷疑在學校進食午膳後而食物中毒,入院超過一星期,最後證實是沙門氏菌入腸。自此,他的女兒的腸胃、身心飽受煎熬。

Keith說:「出院後有一年時間經常肚痛,甚至三更半夜也要到醫院打止痛針。因為腸內的所有菌,包括有益菌都因為之前吃抗生素而全部殺死,故此經常消化不良、作嘔肚痛,特別晚飯後睡覺前尤其嚴重。」Keith形容當時女兒一日痾7次、嘔兩次,體重也急速下降,比原來的體重輕了10多磅。

「之後常帶女兒去看中醫調理身體及看西醫調整西藥份量,希望能夠盡量讓她的胃口改善,回復之前的重量,甚至增加多點體重。」

Keith的太太Mandy補充:「當時看到睡在醫院的女兒很肚餓,但都不能正常吃東西,替她可憐。」

女兒成研發產品用家

自此之後,Mandy每天也為女兒準備食物帶回學校吃。可是,Keith的女兒總是吃剩,她說:「飯菜很冷!」

「女兒早上六點半出門口,中午十二點半才吃午飯,一般保溫壺根本不可能把飯菜的溫度保持像飯煲保溫狀態一樣。」

Keith曾經在市面上嘗試找尋有加熱功能的飯盒,但只能找到220V電源輸入產品,在學校根本無法操作。Keith那時便著手為女兒研發一個以30W電源操作的加熱保溫飯盒。最後,他花了超過一年時間才做出產品原型,由原型到量產化亦花了約一年半時間,期間做了多次測試及改良。整個研發到生產過程大概達三年時間,產品最終於去年正式面世。由產品開發到生產,Keith的女兒也是用家,為爸爸給予很多意見。

「開發初期,產品的發熱線只在飯盒底部,所以女兒也有感飯較乾、有點飯焦。」後來,Keith吸取女兒意見,把產品的發熱線加至整個飯盒的360°,令飯盒保溫程度如同電飯煲保溫功能一樣。Keith續說:「若要將整個飯盒加熱十分耗電,並超出一般行動電源能夠輸出的功率,後來,我開發了新技術,能夠用行動電源做到全方位加熱,使飯盒內溫度由上至下都能夠保持均勻。」女兒也欣喜說:「可以吃到像電飯煲剛煲出來的飯餸!」

Keith的女兒在產品開發時一直擔當試食員,最後產品正式生產,她也欣喜說:「可以吃到像電飯煲剛煲出來的飯餸!」

女兒為爸爸發明感自豪

Keith的女兒現在雖然到了英國升學,但仍堅持帶著爸爸設計的飯盒及媽媽烹調的菜式回學校吃午膳。

Mandy說:「平時我會為女兒準備中式炒飯、菠蘿炒飯、蒸排骨、蘿蔔牛腩飯、三文魚意粉、叉燒飯、鮮蝦忌廉意粉等。」Mandy笑言女兒的老師及同學也讚她的飯菜很豐富。

Keith補充:「女兒知道飯盒獲專利及獲獎,她也很高興,也為我感到自豪,她更會提供意見,希望幫到我宣傳產品。另外,有次她的Project功課是介紹我的發明,還在堂上跟其他同學分享這個產品。」

Mandy指10歲幼子同樣也在英國升學,本來抗拒帶飯的兒子,也因家姐帶飯而改變了。

「兒子在英國每日吃Pizza、腸仔,現在都吃膩,看到家姐帶飯,他也開始帶飯。」

一件產品的誕生,除了讓子女吃得健康外,Keith在研發過程中不斷嘗試,也希望能夠以身作則,讓子女傳承他不放棄的精神。

「我們只是普通家庭,在這個環境下用非常有限的資源做研發是很困難!」Mandy也感女兒以往很怕輸,知道贏才肯做,但現在也慢慢跳出固有框框,多作嘗試。

 

保温冷知識

為何將食物保溫在攝氏60°C對食物安全重要?

根據香港食安中心指引,熱食的貯放安全溫度應大於60°C,而冷食的溫度則應低於4°C,這樣才可避免細菌大量滋長,影響食物安全。

 

撰文:蘇麗珊

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其他閱讀:

魔術爸爸|疫情影響演出轉做全職「湊仔公」 將魔術技巧傳授大女冀拍住上帶來歡樂

玩具爸爸|3父子合作環保物料DIY玩具 冀兒子從創作中培養解難能力

烹飪爸爸|為囝囝棄跨國公司高職做「全職爸爸」 鑽研兒童食譜繼而發展飲食生意

 

熱門文章

生死教育|走出喪親之痛蛻變成輔導員 陳敏兒 :孩子是父母的人生教練
04-23
名人專訪|自言非「學霸」 當年入Wycombe Abbey屬奇蹟 馬露明 留學英國 以廣東歌解鄉愁
04-22
名人專訪 | 朱凱婷 母女關係如「糖黐豆」 分享相處法則:不論大事小事,都要守諾言
12-13
吳忻熹抗癌歷程再現波折 白血球異常偏低 決定與癌共存暫停化療 坦言身體無異狀
04-18
8歲女童玩Tik Tok「止汗劑挑戰」手指、嘴唇發紫身亡 父指控:未有過濾對兒童有害的內容
04-22

人物專訪|無心向學少年愛上運動逆轉人生 奪學界毅行第一 日花3小時來回上學不言累
2025-04-11
11歲 YouTuber 米米為夢想拍足6年 口才跑贏同齡人 「只要足夠喜歡,就值得花時間做」
2025-04-04
由行路不穩到舞蹈達人 舞蹈節得奬女生:可以成功,可以失敗,但不可以放棄!|梁永樂
2025-03-28
人物專訪 | 理大講師創辦NGO「 Wewah音樂家 」推動鋼琴義教 讓基層家庭也能響起琴聲
2025-02-21
人物專訪|舞蹈動作治療師:身體語言不怕表達,讓孩子們找到自己聲音! |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5-01-22
人物訪問|先天手部殘缺 小六生憑單手贏日本高球比賽冠軍 父母成立自助組織連繫同路人
2025-01-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