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眼淚平反|王思慧
2022-11-29
小時候我很易哭。打爛杯會哭、不夠時間溫書會哭、被同學取笑會哭、不知道為甚麼心情不好又哭。對我的眼淚,大人主要有兩種反應,一是取笑我愛哭,並叫我「喊包」,二是覺得很煩,並喝令我收聲,直至我停止哭泣,他們便會讚「乖」,即是說:哭就不乖。
很多人都是這樣長大,從出生那天起,便接收到大人強烈信息:哭是劣行,代表你軟弱、苛索,會令人討厭,甚至不值得被愛。由於我們是這樣長大,到我們成為大人,亦很容易因為孩子的哭聲而感到煩厭。
我要為眼淚平反。我打爛杯哭,是因為知道身邊大人會生氣責罵;我怕他們生氣,因為我們的關係是由上而下,是不平等的。我因不夠時間溫書而哭,是因為我在「好成績就是一切」的環境下長大,我當時深感,假如我讀不成書,大人就會厭棄我,那我怎會不緊張?若同學取笑我,我會哭:當一個孩子得不到大人認同,朋輩的接納就是救贖。我是多麼在乎朋友對我的看法,被朋友取笑或排擠,簡直心如刀割,自然哭到死去活來。不知道為甚麼心情不好時,我哭,那並非因為我軟弱,而是在那種壓抑的環境下成長,我實在很困惑,也不懂得接納並處理不同情緒,唯一的反應就是流淚。
我要感謝眼淚。它是我最大的情緒出口,是我小時候撫慰自己的方法。假如我連哭也不哭,那代表我和內心那僅餘的微微的連結也失掉,長大後我得花更多心力、更長時間去找回自己。
這一代很多父母都比上一代的更覺察。我作為媽媽,其中一個任務是打破一代傳一代的惡性循環(厭惡哭泣聲的惡性循環),由我開始,學習接納孩子的情緒和眼淚,讓他們知道,哭是因為需要與內心連結,哭是因為要安撫內心;讓他們明白,無論他們流多少眼淚,爸媽都一樣愛他們。
那天我在練琴,練了很久都不順,女兒見我有點沮喪,過來握着我的手說:「媽媽,如果你想,你可以哭。哭是很好的。」想不到我童年時無法從大人身上得到的,如今,由孩子來獻給我。
作者:王思慧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