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黃金定律│加強訓練營│苗延琼

2022-11-11


最近的劇集《野人老師》,其中一集談到一位導師Billy Chan用一些軍訓洗腦方法,要學生追求做「精英」:即是篩選過又篩選過而剩下的東西。疫情前幾年的潮流是父母會安排孩子在暑假參加海外交流團,或是把孩子送到成長訓練營、「全方位」學習營、歷奇訓練營,甚至到黃埔軍校受訓等。

以前中學大學都流行入營,一起玩煮飯仔、講鬼古。印象最深那次,是到了中文大學,並誤闖入火車軌,而剛好迎面來了一列火車,我閃到路軌邊,列車在我前兩吋駛過,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嚇得我魂不附體!現在的營都有聲有色得多,有重點、有主題,大多希望孩子在營中能參與和體驗各種活動,旨在訓練和培養孩子建立自主能力和團隊精神。

不過我認為這只是大人們的一廂情願,教育經營者的一盤生意。再者,若訓練只在特定時間場合進行,孩子知道這只是「特別安排」的訓練,與日常生活根本是兩碼子的事。試問學習何來自發性、深度和持續性!所以,與其要孩子學習獨立,更好的做法,可能把這些訓練放進日常生活中,例如要孩子負責家務。孩子除了唸書外,也要幫手洗碗、掃地、煮飯。自己在家中有一份付出和責任。

教育的黃金定律,是找出孩子近側發展空間(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這空間就是個別學習者的獨立解決能力,和潛在能力之間的差距。每個人基本上有兩個層次的學習:「實際層次」和「潛在層次」。「實際層次」是個體本來已可達到的學習,「潛在層次」則要學習者跳出舒適區,加上大人和同儕的啟發和協助而達到的學習。

ZPD是學習最有效的區域,也是教育者應該要着重留意的區域,因為學習者不斷由舊有知識,向外擴展。因為孩子的ZPD都有個別差異,所以「軍訓」式的練習,可以對一些人有效,但卻對另一些人有反效果,產生焦慮等過度壓力反應等,如《野人老師》劇中一個女孩思敏一樣,群眾壓力逼得她想自殺。找到孩子的ZPD,然後因材施教、軟硬兼施,談何容易!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苗延琼

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圖片:《野人老師》劇照

文章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心態培養|在現實的夾縫中|苗延琼

教育制度 的反思│苗延琼

熱門文章

迎接孩子青春期 父母應轉換角色 3招變身「偉大教練」|Sophia哲學諮商師
04-07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孩子很 自私 怎麼辦?|何基佑
04-08
珍惜生命│秀茂坪23歲青年墮坡 昏迷送院亡 早前因失聯家人報警求助
04-18
泰國潑水節︱孕婦路邊分娩後繼續狂歡 女嬰棄垃圾桶旁夭折
04-17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你是「衝動教養」還是「尊重教養」?|鄭涵櫻
2025-04-18
不要直接說孩子錯了,而是引導他們發現|尚瑞君
2025-04-16
教養要 活在當下 |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5-04-16
戶外活動 |別讓孩子只活在螢幕裏!6個必須帶孩子出門的理由
2025-04-14
孩子情緒|教孩子認識這4種「負面情緒」 有助他們建立情緒表達力
2025-04-1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