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y】求學不是求分數(中)-當求學只為了升學

2016-06-04


在上一篇《求學不是求分數(上)-無奈升學看分數》中,我和大家分享了「求學不是求分數」個講法如何離地。今天,我和大家討論一下「高分低能」,這個好像互相呼應的說法。

重新理解「高分低能」

我第一次聽「高分低能」時我還在讀初中學。我那時候還以為這是成績中下游同學用來取笑成績上游同學的說話。因為那時候的我認為:「如果高分,又怎可能是低能呢?」但原來這只是當時未離開過學校環境的我所產生的狹窄想法。因為「能力」除了讀書能力之外,還有解決問題能力、處理逆境能力、抗壓力能力、應變能力、想像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等等很多不同範疇的能力。

升學看重高分數

我們香港的教育制度中,公開考試佔了很大的比重。在這個公開試制度下,我們非常著重應試技巧和策略。所以,由小學校內考試乃至中學的公開考試,貼題目、操試題,都成為學習生活的相當大部分。學生是否明白課文內容,在現生活之中能不能夠應用,並不是重點,重點是考試時寫在答題紙上的文字是否吻合評卷員的標準答案。

不理會考試策略的後果

於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如果有同學真的為知識而知識,為興趣而「花」時間鑽研考試範圍以外的書本,放學後又積極「花」時間參與課外活動(但又未到比賽獲獎水平)的同學,最後公開考試的成績可能未必及得上專心研究考試策略技巧的同學。結果反而是降低能夠繼續升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換句話說,在這個公開考試制度之下,一個只懂讀書、鑽研考試策略的同學,能夠順利升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可能比一個各方面表現均較平均的同學更加高。

為了分數,犧牲真正學習

所以如果同學能夠用於學習的時數均等,希望接受更優質教育的同學,必須要犧牲一部分融會知識,讓自己成長的學習時間去研究應試技巧和策略。這個現象已經由多年前專門操練會考模式的補習班,提早至小學入學面試的特訓班。

當求學是為了升學

對於不少家長、同學,如何考入一間好學校學習,比如何在學校好好地學習更加重要。只要能成功考入好學校,大家都不介意犧牲真正的學習時間,也不怕被其他人說「高分低能」,因為如果高分,就可以考入更好的學校,接受大家都相信更優質的教育。那時候,其他同學又有甚麼資格笑我「低能」呢?

但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在著重考試成績的學校,「高分低能」的同學可以順利升學,但在講求實際貢獻的現實工作環境之中,大部分老闆寧可接受一個「低分高能」(有實際貢獻)的員工,也不能接受一個「高分低能」(無實際貢獻)的員工。

如果小朋友在多年的小學和中學階段都集中精神於分數上的追逐,他們很大機會忽略了全面的能力發展,引致中學畢業時根本沒有能力投身社會工作。結果,繼續升學,幾乎成為他們唯一的出路。這會在下一篇《求學不是求分數(下)-上大學才學習自理》中進一步探討。

作者:吳耀芬 (Kathy)

相關文章:【Kathy】求學不是求分數 (上)-無奈升學看分數
     【Kathy】放下身段,和孩子一同學習 

熱門文章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將軍澳幼稚園 3位外籍老師遊走各級 打造全校雙語模式|雙語班幼稚園
04-17
升中|把握 中一統一派位 重點,填表選校不再頭痛!|趙榮德
04-16
N班學費 |九龍區154間幼稚園 N班學費 一覽
08-01
梁家輝孫女正面首曝光 8個月大超可愛表情多多
04-20
朱凱婷13歲愛女身高直逼媽媽 遺傳星媽美貌精緻五官盡顯大家閨秀風範
04-14

VTC|職訓局下學年加學費5.5% 每年平均約3萬元 10年來首次調整
2025-04-16
AI教學 ︳嶺大 舉辦「大灣區教育創新科技研討會」 探索生成式AI於高等教育領域應用
2025-04-10
大專|理大浸大醫學衛生相關學科修讀人數增 每名學生每年平均教學開支16.6萬
2025-04-07
城大與劍橋合作 攜手推出兩校亞洲區規模最大全球研究合作計劃
2025-04-01
VTC|IVE學生研發「太陽能風樹」推動高效可再生能源應用
2025-03-24
大專|20名大專院校學生獲頒 傑出服務獎
2025-03-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