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包山王黎志偉創「輪椅車中泊」 疫後體驗父子車泊浪漫
2022-09-07
在疫情影響下,大家都沒法出外旅行,親子活動就轉向露營,甚至近年在港流行的「車中泊」。今天介紹的主角是一位與太太及10歲兒子一起「車中泊」的爸爸,特別在於他是輪椅人士,更是攀石運動員,他就是有「包山王」之稱的黎志偉。
車禍後為兒子極速走出陰霾
有「包山王」之稱的黎志偉(志偉)曾在攀石界贏得多個獎項,於世界攀石巡迴賽中曾獲全球排名第八名,但在2011年,一次車禍卻令他半身不遂。意外發生後,志偉也曾意志消沉。
「好戲劇性,好記得2011年12月9日入院,當時太太懷孕7個月也要入醫院檢查,剛剛我們一家三口同時住在同一醫院。」志偉憶述。
意外發生的時間距離兒子出世相隔兩、三個月,「意志消沉只維持了一兩星期,因為我好想坐住輪椅去見BB出世,於是小朋友就成了動力,我要在兩三個月時間學識坐輪椅去廁所、著衫、上落天橋,學識照顧自己。」
那時還是病人的志偉好像開動了引擎要盡快學懂由病人變成可以照顧BB的爸爸。
「太太跟我也很積極面對,我們互相撐著,因為大家都知道事實是無法改變,要見步行步。」
因疫情開始「車中泊」
「兒子出世後,我一直都是坐輪椅,他沒見過我會行會走。雖然我沒跟他說我的背景,但慢慢他看到我的訪問、電影,就知道爸爸不是普通人。」
志偉跟一般爸爸一樣會接送兒子上學放學,一樣會陪他到公園玩。
「不同的是我坐在旁邊觀察他玩馬騮架、滑梯,不能一同參與,如果未發生意外的話,或者到他3、4歲就帶他行山、跑步、玩獨木舟,現在只能口述教他。」
好動的志偉年輕時已喜歡露營,更曾參與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的野外鍛練,野外定向、野外求生,對他來說是沒難度的。而這興趣也影響了兒子Gordon:「兒子5歲時已開始跟我一起露營,當時去過東涌、貝澳,那裏設施較好,又近沙灘,可以教他紮營,他又可以玩沙。」可惜,疫情後,志偉與兒子減少了露營,甚至有一年時間經常留在家中抗疫。
「兒子少了做運動,又跟同學上網打機,慢慢開始變肥了,我覺得不能再繼續這樣。」
後來,志偉在網上留意到香港也有人「車中泊」,他開始接觸「車中泊」朋友,慢慢改裝自己的車。終於去年12月正式開始「車中泊」,還開設了「香港輪椅車中泊」群組,記錄了他的「車中泊」日誌。
兩父子車中泊的浪漫
很多人以為把車改裝成「車中泊」一定要花費很多,然而志偉只花了$200購買一些架子、地毯、魔術貼、網架等,在車尾加設頂架,就可以放更多物品,架下亦可以如舊式士多夾一些零食。
此外,志偉還在車內添置小型冷氣機、家用風扇、小型冰箱,在夏天「車中泊」亦無難度。志偉接觸「車中泊」後,幾乎每星期有兩、三晚「車中泊」,有時一家三口去、有時兩父子二人世界。在Gordon開學前一星期,還體驗過四日三夜兩父子「車中泊」的浪漫。
「試過去小欖、泥涌、欣澳、黃石碼頭等地方『車中泊』,同兒子會做很多事,好像釣魚、煮食、拾柴生火、玩風箏、掘蜆、玩飛碟等等。」在志偉的車內,所有玩物、簡單衣物、釣魚用具、毛巾、生火工具也一應俱全。
要數最難忘的「車中泊」經驗,志偉說:「有次在赤柱『車中泊』,跟兒子玩直板及獨木舟,出海時我們還釣到墨魚,即時在海上吃墨魚刺身,之後再上荒島生火煮食,跟兒子炮製墨魚麵,成個過程好像做戲一樣。」
而Gordon則有另一選擇:「有次跟爸爸一齊到泥涌出海,爸爸坐在直板上,然後我慢慢拖爸爸出海。」志偉解釋,因為他是傷殘人士,下肢不能落到沙灘或石灘,因這樣會磨傷,而Gordon這個年紀又未能抱起爸爸落水,這次Gordon成功以直板把爸爸拖到水中,所以他很有滿足感,而且很難忘。
學會解難能力
Gordon經常跟志偉露營、「車中泊」,跟同齡小朋友有甚麼不同?
「他5、6歲時開始懂得聽指令,我會吩咐幫手拾石頭壓着營,又或是幫忙打開天幕,他又學會打繩結、以水樽加水作負重,又學習在野外生火、煮食,他懂得煎三紋魚、烚粟米、煎蛋、弄咖哩烏冬,他比同齡小朋友有更多體驗。」
志偉直言在讀書方面,不會給予Gordon壓力,希望他開開心心、健康成長已足夠。
「最希望他有解難能力,就好像『車中泊』中體驗,很多東西從無到有,他也要學識利用周邊的物資去思考怎樣做。這樣將來在社會工作,他不會很死板,也可以訓練他的應變能力。事實上他也較外向,會主動去認識新朋友。」
撰文及攝影:蘇麗珊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