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獎勵 幼兒的竅門」(上)|何基佑

2022-05-17


這一代的家長都知道 獎勵 可以強化孩子良好行為,鼓勵他們繼續做好表現。至於獎勵什麼?如何獎勵?何時獎勵?如何有效地獎勵?這些問題很多父母都沒有一套準則。現在就讓我們用幾分鐘時間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

每當提到獎勵,多數成年人會跟金錢、物質掛鉤。可是在管教的角度,獎勵並不是這樣運作。獎勵可以分為「非物質」和「物質」獎勵。非物質獎勵包括言語讚賞、肢體動作讚賞(拍手,擊掌,擁抱)、和陪伴等等。而物質讚賞顧名思義是跟物質有關,例如一張貼紙,食物,玩具,旅行等等。在管教的角度,我們建議多用非物質讚賞。一來有效,二來零成本,三來達到獎勵目的同時對親子關係也有正面影響。有時孩子做了良好行為後,一句具體的讚賞,清楚地讓他們知道父母欣賞甚麼行為和這行為體現什麼美好特質已經很有效。例如:「爸爸欣賞你讓妹妹玩你的玩具,因為這是很關愛的表現!」

陪伴也是很好的獎勵,也許香港父母比較忙碌,所以比較懶去運用。不過跟孩子多玩十五分鐘,多讀一本故事書,一起焗蛋糕、曲奇,一起去公園,這些獎勵其實已經很不錯,容易執行之餘,成本亦不高。陪伴獎勵既有獎勵效果又有助建立親子關係,絕對是一舉兩得。

筆者那麼推崇非物質獎勵,那是否要否定物質獎勵呢?答案是”Yes and no”。原因是到某一個階段,獎勵或多或少會涉及到物質,但並不是所有物質獎適合做獎勵。追求物質是無止境的,久而久之,物質獎勵便會成為小朋友做良好行為的主要誘因,事情變得本末倒置。反觀像陪伴等非物質獎勵,小朋友較難產生一種慾望,或者錯覺:「我要有獎勵,才會做好行為。」。經常以禮物(如玩具,遊戲機或遊戲軟件)作獎勵,除了有機會加強子女不必要的物質慾外,亦會產生其他問題。子女會花很多時間去思想將來要什麼禮物,多於思想如何做好行為本身。父母亦要花心神跟子女磋商角力,安排時間買玩具以「討好」小朋友。收納空間亦是一個問題,買玩具給孩子容易,叫他們放棄或捐贈玩具難。家中的空間很快便會被多餘了的玩具霸佔。

至於去主題樂園或者旅行有是否適切的獎勵呢?父母應該在什麼時候給予獎勵呢?以上問題,筆者會在下一篇文章跟你分享。

何基佑Facebook:www.Facebook.com/hokeeyau

作者: 何基佑

其他閱讀:

引導思考|從小訓練孩子不離地|何基佑

親子理財|一招讓孩子明白消費背後的代價|何基佑

熱門文章

孩子踏入 青春期 前家長要做的6件事 建立恆久親子關係
05-01
哈佛 研究|小朋友有「3 次機會變聰明」專家解析不同階段教育重心 助家長培育資優尖子
12-13
父母在言語上的暴力,比體罰更傷害孩子|尚瑞君
01-02
換新鈔2025| 新鈔 及「迎新鈔」1.14起供換領 下周二可網上預約
01-02
郭晉安 父子檔拍片型到爆 16歲仔赴英升學想做音樂家
12-23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情感教育 永遠大於道理教育|華仔老師
2025-01-03
大眾「開心果」肥姐的5大成功秘訣|梁紀昌
2025-01-02
跟學習拉近關係,跟分數保持距離|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5-01-02
不拍 金湯匙 照片!頂級富豪反而這樣教孩子|媽咪老師Cindy
2025-01-02
父母在言語上的暴力,比體罰更傷害孩子|尚瑞君
2025-01-0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