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未來關鍵人才,我們要這樣去培訓│黃秉華
2021-09-19
STEM人才是發達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礎,而最尖端的一群屬於最少數,也是最難得的——科學家。
中國是世界最大工程師國家,人口很年輕,單是航太領域研究員超過15萬,10萬人屬於「80後」,比起美國多得多,蘋果CEO庫克(Tim Cook)幾年前說︰「蘋果不是因為勞工成本低前來中國設廠,而是這裡有的是源源不絕、技術精湛的工程師,可以坐滿幾個足球場。以一個標準足球場5萬人計,5 個就代表有25萬人,不過,據數顯示中國科技研發人員,1年前已有150萬。STEM學生前途一片看好,可是中國目前最缺不是工程研發人員,而是從事基礎科學理論研究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就是科學家的代表人物,他與講求實際應用、創造市場價值的技術工程師最大不同的是,不講實用也不求市場價值的「天馬行空」高人。舉個例子,愛因斯坦以他驚人的想像力,推斷出一個別人想像不同的「天體現象」。
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乘搭升降機時,感覺下降時有一種來自上方的拉力(失重狀態),令他靈感閃現,找出牛頓力學的破綻,1915年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重新闡明引力作用的理論。後來歐美天文學家依據愛因斯坦的引導,確認出黑洞的天體現象,從而追溯宇宙起源的大爆炸論、量子力學原理等等。不過,這個超前發現沒有即時產生價值,也沒有愛因斯坦帶來發明專利之類的巨額報酬,反而是繼續花了科學界一百年時間的繼續驗證和推論,然而在這個追尋過程中,我們的科技躍升了幾個層次,於是我們今天可以上火星,可以攜帶一部等如五十年代超級電腦的智能手機。
怎樣培養科學家?日本量子物理學家朝永振一郎寫給青少年的詩,為大家帶來啟發︰「認為某種現象不可思議,這是科學之芽。仔細觀察確認後不斷思考,這是科學之莖。堅持到最後並解開謎題,這是科學之花。」重點就是孩子的想像力、觀察力、堅持力,希望家長們可以領悟。
作者:黃秉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