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疾病│婦女必經之痛 中醫藥防患

2021-03-11


女性其實或多或少都會有婦科病問題,症狀輕微的靠藥物可治,或改善生活習慣而順利康復,嚴重的則影響生活。其中一個常見婦科病是痛經(俗稱經痛),甚至有部分女性由月經初潮起便出現經痛。究竟如何才能防治這種難以避免的「必經之痛」?

凡在經期前後或來經期間,腹部及腰部疼痛,甚者劇痛難忍,並伴隨月經周期而發作者,即為痛經。痛經一般可分為兩類:生殖器官並無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性痛經或功能性痛經,經常發生於月經初潮後不久的未孕年輕女性;因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所引起者,為繼發性痛經,常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性或慢性盤腔炎及子宮頸狹窄阻塞等病。

痛經多見於精神緊張、感覺過敏、體質虛弱或慢性疾病患者。因經血滯留、子宮內膜排出不暢,致使子宮肌層發生痙攣性收縮引起子宮出血而痛經。研究表明,子宮內膜和血內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經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其次也受精神及神經因素影響。

中醫藥學對痛經的記載最早見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症並治》,中醫亦稱本病為「經行腹痛」,治療以止痛、調理衝任二脈氣血為主。中醫學認為,痛經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若經期時受寒吹風、飲食生冷,或情志不佳,使肝鬱氣滯,以致「不通則痛」;或氣血不足,大病久病之後,氣血雙虧;或素體陽氣虛衰,血運乏力,經行滯頓;或素體虛弱,肝腎不足;或房勞過度,致精虧血少,衝任欠缺,故行經之後血海空衰,胞脈失養,以致「不榮則痛」。

一般痛經可按體質簡單分為三型:寒濕凝滯、肝氣鬱結、氣血虛弱。寒濕凝滯者在經前或來經期間小腹有冷痛感,甚至腰脊痠痛,按揉腰腹也無法改善,使用熱水袋或暖包則可緩解不適,一般經血色暗,常伴血塊。對於這類證型,中醫治療以散寒利濕、溫經止痛為主,平常食療上亦可多吃溫熱通經的食物,倒如薑、葱、蒜、薑黃等。

肝氣鬱結者在經前或來經期間會出現小腹脹痛,脹甚於痛,兼見胸脅乳房脹痛,或經前煩躁易怒,這表示身體內的氣機不通暢,通常與情緒因素相關,平常思慮過多、情緒壓抑、工作壓力太大等原因,均可導致肝氣鬱結。對於這類證型,中醫治療以疏肝理氣為主,而平常調護上除了盡量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外,亦可以合歡花、枸杞子、玫瑰花若干,以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有助疏肝理氣。

氣血虛弱者一般以小腹綿綿作痛為主,按揉腰腹可使疼痛減輕,其經血淡而清稀,平常精神較差,容易感到倦怠,經常上氣不接下氣,這都是「氣虛」的表現。對於這類證型,中醫治療以培補中焦、益氣養血為主,平時亦可多食用黃芪、黨參、白朮、熟地、杜仲、牛肉、羊肉、胡椒等甘溫益氣補陽之品。除此之外,也可通過熱敷或按摩關元及氣海穴來改善不適,關元及氣海穴分別位於肚臍正下方兩根手指和四根手指距離的位置,能幫助緩和痛經症狀。

痛經為常見的婦科疾患,中藥和針灸結合對治療痛經的療效較為滿意,不僅止痛作用顯著,更可改善全身症狀,調整內分泌功能及月經周期。

患者平常亦應注意經期衞生,避免重度的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及精神刺激,亦應避免游泳、過食生冷辛辣食物,以防止受寒。痛經原因甚多,必要時可作婦科檢查,明確診斷後施治。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熱門文章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脂肪肝飲食 | 40歲男半年甩重度 脂肪肝 ! 醫生教每日吃「2類食物」 毋須運動亦可逆轉病情
04-08
中大研究: 逾一成本港少女患 缺鐵 性貧血 專注力受損影響學業表現 專家籲宜補充5類食物 附5款補鐵食譜
04-09
王祖藍 餅印妹妹結婚了!深得家人疼愛金器戴滿身 曾獲哥哥豪擲千萬贈豪宅
04-11
媽媽熄 Wi-Fi 致3女兒情緒失控 持利器追擊兼擲磚 嫲嫲亦受傷
04-11

食得樂 輕嚥料理 讓吞嚥困難者 重拾與家人同桌共膳的暖意
2025-04-11
錯誤快速 減重 恐反彈得快! 35歲女狂瘦又復胖 就醫已患脂肪肝、糖尿病前期
2025-04-10
番茄 係生果定係蔬菜??生食定熟食最有營?|食物營養
2025-04-10
中大研究: 逾一成本港少女患 缺鐵 性貧血 專注力受損影響學業表現 專家籲宜補充5類食物 附5款補鐵食譜
2025-04-09
31歲媽媽長期鬱結於心罹患 乳癌 晚期 悲嘆「孩子還小怎麼辦」專家教5招幫助管理情緒
2025-04-09
飲食健康|三餐都用1種油煮餸 10歲童患 高血壓 全家3人相繼中風
2025-04-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