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習慣】嬰兒睡不安穩會扭抱? 專家:兩大安睡法減安撫依賴
2020-11-16
很多父母尤其媽媽都表示,由孩子出生至六歲,為照顧睡不安穩的子女,長期不夠瞓已習以為常。事實上,要培養嬰孩良好睡眠習慣,須由初生開始便了解孩子未能好好睡覺的原因,再從這些因素着手改善,建立睡眠規律,大人及小孩自然便可均有覺好瞓。
現時很多嬰幼兒一出世已習慣由父母、長輩或工人姐姐安撫才可入睡。過了初生期,睡眠情況仍沒好轉,甚至更嚴重。很多父母都備受小朋友睡眠問題困擾,要抱着睡、一放落牀便喊、要吃奶嘴或大人在身旁才能入睡、有的則多次半夜扎醒、要花很長時間才入睡、清晨過早起牀等等睡眠問題,不但影響孩子心情及健康,更增加了父母壓力及影響日常生活。
一項英國研究指出,當幼童三歲前沒有養成規律的就寢習慣,或在幼兒期沒有固定就寢作息,七歲時的認知表現分數會較低!嬰兒睡眠顧問、Baby Sleep Well創辦人馬靜怡(Charlotte)表示,嬰兒睡不安穩,對身心都有不良影響,「睡眠不足可嚴重影響荷爾蒙分泌,干擾大腦對接收和處理外界資訊的運作,令幼兒的反應、空間認知能力會有所下降,同時有可能引致行為障礙,例如過度活躍、脾氣暴躁、很難平靜或情緒亢奮等,影響整體生長發育。」
^嬰兒睡眠顧問馬靜怡
不同階段嬰兒的睡眠模式均有別,父母需要先了解清楚,做好準備,例如零至三個月大的嬰兒在這階段充滿睡意,很多時候一醒來,飲奶後,甚至飲奶時又已入睡。隨後的生長期,嬰兒會經歷數次的睡眠倒退期,分別是四個月大、六至十一個月大及一歲。「要應付不同階段的睡眠倒退期,最終極的解決方法是讓孩子自行入睡,就算半夜扎醒也能自行再次入睡。」要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便要從小開始有規律作息,如有需要,父母可諮商專業人士意見。
家長可以做的是為孩子建立合適的睡眠環境、一致的作息規律,讓孩子較有安全感及良好的入睡習慣,孩子日間需要有適量的活動量及休息,而且要教導他們自行入睡。另外,Charlotte提醒家長,應盡量讓孩子清醒地飲奶,避免養成「奶睡」的習慣,要在孩子有睡意,但未入睡時放孩子上牀,嘗試讓他們自行合上眼睛入睡,避免抱睡行為。
「最好別過分刻意營造完全安靜的睡眠環境,初生嬰兒未懂『扭抱』,當他們哭鬧時,不用立即抱起作安撫,反而要觀察一下他們有甚麼生理需要,例如是否肚餓或需要換尿片,避免養成嬰兒對被抱的依賴。」Charlotte稱。
兩大方法訓練自行入睡
除了確保嬰兒的需要已經被滿足,訓練孩子入睡的方法有很多種,以下簡單介紹其中兩種。
1.克制安撫法(Controlled Comforting):是照顧者採用間隔的安撫時間,以逐漸減少嬰兒在入睡時對安撫的依賴。
2.陪伴遞減法(Camping Out):照顧者以漸遠的陪伴距離,逐漸減少嬰兒在入睡時對陪伴的依賴。
以上兩種方法目標都在於逐漸減少照顧者給予嬰兒的陪伴和安撫,好讓嬰孩能夠循序漸進地適應沒有安撫或他人陪伴的情況下,學習自行入睡。
常見疑問
1. 有些BB一覺十數小時,有些只能睡八、九小時,如何判斷睡眠是否足夠?
要視乎全日睡眠總時數,而不只是晚間的睡眠時數。零至三個月大一般每二點五至四小時要飲奶一次,不能期望每名嬰兒都能在此年齡便連續睡十小時。除了全日睡眠總時數外,也要視乎孩子日間心情、胃口是否好。如容易發脾氣、常飲食時累到睡着,以及表現亢奮,都可能是睡眠不足徵狀。
2. 不少父母都想BB戒夜奶,一覺睡天光,該如何訓練?
一覺睡天光的先決條件是確保日間夠飽,其次是懂得自行入睡。假如孩子日間奶量佔全日的大部分,家長可嘗試逐少將夜奶量減半,並增加緊接的早晨奶量,最終令孩子在每晚就寢前都飲得足夠狀態下,半夜不再餓醒。然而,如孩子厭奶、生長線偏低,為妨全日食量不足影響發育,便不適合戒夜奶。
網上圖片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