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陰影】移民所帶來的腦部壓力︳Rendy Ng 吳嘉汶律師
2020-09-15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與社會政策中心在兩年前得出一個研究報告,當中訪問了超過150名兒童教育者、家長和兒科醫生,得出的結論是,對孩子來說,移民是騷動性的巨變,有機會令他們腦部產生恐懼,從而變成有害的壓力,能夠造成對孩子健康和發展的永久傷害,包括在學習、行為、生理和心理健康上都有影響。在短期內,這些有害的壓力會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加孩子感染病毒的風險和頻率。在這緊張的情況下,大腦區域中的神經連接也減少,除了影響發育之外,也會令學習和記憶的大腦區受損。長線來看,這些毒性壓力會引發不良的應對能力和壓力管理,甚至引致危險的行為或精神問題,如抑鬱症等。
真的有這麼嚴重嗎?既然有這麼巨大的影響,為甚麼世界上還有數以萬計的家庭每天在申請移民呢?我們不也是移民潮的其中一員嗎?莫非家長在疑問時只看到正面的環境轉變,而忽略了未能透視的孩子腦袋生理發展?每位孩子的腦部構造不同,對新事物和新環境的適應也會不同。有些孩子可能顯然能夠適應自如,並立即愛上外國生活。醫生爸爸8歲的時候從香港移居多倫多,新地方的小學老師竟然會走在學生的桌子上載歌載舞,用音樂和舞蹈來教授當天課程,這是在香港教育中從未遇到的。相比起在香港每天放學後都要埋頭苦幹地做功課和温書,新環境讓當年的醫生爸爸學習更輕鬆,更能發揮,馬上喜歡了這地方。但當中也有因為適應新環境所導致的童年陰影,幸好在長大後也能夠調節過來,把陰影轉化成人生成長的學習機會。當父母認為移民是最適合不過的決定,也請從孩子的角度想想,如何能夠在巨大的轉變中保護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適應期。這段適應期不是一兩個月的事,有些孩子需要父母在半年至一年內多些陪伴,也有些很快便能夠融入新生活。在移民階段,父母需要多給些愛和關懷予孩子,讓他們感覺安穩,慢慢地去適應新環境,減少腦部災害。
移民對夫妻關係的衝擊也很大,尤其是那些選擇了「太空人」生活(因工作而需要長期分隔兩地)的夫婦,當一方需要在新地方負責照料孩子生活,犧牲自己原先安穩的工作,終日為家庭的日常生活頻撲,承受的壓力自然增加,脾氣或會變得暴躁,有些甚至終日愁眉苦臉,同時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的關係就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主要成分,若因為移民而令夫妻關係長久陷於不溝通的狀態,甚至破裂,那就失去原本為下一代設想的初心。移民前後,非但要守護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還要多努力繼續滋養夫妻關係。
文章節錄自《醫生爸爸在家怎樣做?──締造生理 + 心理健康小孩的專竅門》
出版社:中華教育
作者:王欣浩醫生、 Rendy Ng 吳嘉汶律師
Rendy Ng 吳嘉汶律師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