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分離焦慮:是父母還是子女
2019-10-03
「Hello Son姐, 我全職照顧小朋友。喺佢4-5歲嘅時候,我哋身為父母應唔應該減少小朋友對我哋嘅依賴? 例如刻意唔送佢返學要佢搭校巴。 同埋日常生活應該點相處先可以俾佢有一個愉快童年呢?小朋友而家K3,唔知係唔係因為我哋平時返學放學都接送開, 到而家有時送到學校門口嘅時候, 有時仲會想喊話唔想入去(但係佢放學就冇晒事嘅), 話會掛住媽媽 (唔知係唔係真嗰句, 定係唔想返學), 所以到近排小一interview時,有時都仲扭計想喊唔肯入去。我哋就諗其實係唔係我哋做錯咗呢?因為睇過d書話細個陪伴小朋友好重要,而家都唔知點好,有少少擔心,希望Son姐可以指點一下迷津!」
能夠全職照顧小朋友陪伴他們的成長,是一件很難得又很幸福的事。但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知道,撫養教育子女的終極責任目標,是要令子女能夠獨立求生謀生,毋須依靠依賴任何人包括父母,擁有可以自我照顧好好生存活下去的能力動力。
照你的情況來看,你的照顧保護太周到太緊張,令到孩子對你產生依賴。孩子到了不同歲數,就應該有那一個歲數有的智力和自我照顧的能力,幼稚園高班了,自己穿衣着鞋,起居飲食,大部分都可以自己搞掂,不需要父母幫忙的了。孩子的過分依賴,是父母不捨得放手造成的。我見到很多反面例子教材,因為捨不得,又總是覺得孩子年紀小,不放心,樣樣事都要搶着來做,養成被習慣伺候的下一代,即使高分,都是低能。
我的一對子女至少都是由我們家人親自接送放學,但你講的情況從來未曾出現。明天放學就再見,有甚麼好依依不捨?小孩子是天生的談判專家,最懂得看眉頭眼額,最識得捉大人心理,還會不斷測試挑戰你的底線。你的孩子的行為,如果你可以靜下來回帶好好細想,問題的源頭一定出自你們的處理方法和態度上。
過度呵護,過分溺愛,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從來不把大小T當小孩子,自小我就和他們兩個講道理,內容當然要因應他們年紀,作適當的調整。為甚麼要返學,為甚麼要去面試,事前他們兩個都清楚。父母和子女之間至少確立的互信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不過孩子年紀小,偶然會鬧情緒亦很正常,有事慢慢講,有理要說清,所以耐性理解、支持包容,同樣重要。
做父母的學問,真係有排學,有排問。
作者︰張慧敏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