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父母和子女意見分歧的處理
2019-08-27
今日香港的社會矛盾爭執混亂,不只是警民衝突或者政治問題咁簡單,有不少讀者又問我可以如何化解拆解,我但願我有能力但實在是無能為力,只能祈禱盼望有高人高手可以出面出現。
不過事件在社會層面上的影響局面我幫不了忙,在家庭中引起的爭執糾紛,我希望能稍盡綿力,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意見參考。始終都是一家人,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先冷靜,以愛為中心,平心靜氣從包容開始,接納即使和自己不一樣的意見和思想。
說實在說我是中間人絕不為過,有已經成年的子女,問我如何可以勸喻父母不要只看三色傳媒,盲目相信片面的判斷和畫面。與此同時,亦有父母問我如何勸喻子女不要只看生果傳媒,被洗腦被鼓吹不顧安危不理後果係咁衝。歸根究柢,是因為根本大家沒有了一個可以溝通的渠道興趣和餘地。
有父母因為子女不聽勸告,堅持要上前線參與活動,結果反目子女拂袖離開家庭一去不還。亦有子女不滿父母的立場和言論,和父母割蓆,講到明從今以後成陌路。更偏激的是雙方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先則口角繼而動武,造成一家人甚至整個家族中人,精神上肉體上永遠磨滅不了的創傷。如果可以多一點理解包容,少一點指摘批評,事情才有可能有轉機。要轉機,由大家願意溝通開始。
話分兩頭講,有話好好講,溝通,首要是聆聽,不要小看聆聽的藝術及力量。溝通,不是各執一詞,而是各抒己見,要心平氣和,聽者,不應該有前設立場,不可一邊聽一邊批判。講者,不應該語帶挑釁。不可以一邊講一邊指責。否則成件事就不叫溝通,叫辯論。溝通沒有立場輸贏,辯論必有正負勝負。
溝通,不是要使對方接納自己的那一套,只需要令對方清楚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同時尊重對方不接立不認同的自由。所以大家必須卸下盔甲,及心中的憤恨怨恨,換過角度,代入對方的身份以對方的眼界,感受對方的感受。父母擔心子女安危,不只是常情更是本能。子女長大會有獨立的思想,會捍衛自己的言論和自由,同樣是年青人的特質。單方面的表述,堅持自己的看法才是對的,極其量是游說,絕對不是溝通。
其實父母的立場,和子女的立場本來就應該不一樣,重點是如何和而不同,對事不對人,我衷心希望大家可以放下成見,多一些關心對方的感受。不要讓孩子無家可歸,不要讓父母無以可依。很快就中秋,一家人毋須要多講,坐下來開開心心好好吃一餐飯吧!
作者:張慧敏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