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快樂培養軟技能
2015-12-04

這兩星期,一班不上幼稚園的小子們,自家製作風箏,作為送走秋天的活動。我們的風箏相當簡單,基本上只把喜歡的圖案畫在膠袋上,再貼上幾條顏色絲帶便告完成。大家興高采烈地把自製的風箏帶到球場裏放,有幾個小孩乾脆綁在滑行車上,風箏隨着孩子任意滑行中飛翔。
雖然天氣仍然很熱,為了迎接冬天來臨,特意讓小孩子砌小雪人,把冬意帶到Go Kids。製作雪人的材料並不複雜,在家也能做得到,只需Baking Soda加護髪素,便會成為有冷感的雪。小朋友還親自到戶外執樹枝和小石粒,為他們小雪人加上裝飾,令不冷的初冬更加溫諼。
不過,我發現我家孩子最愛玩的是這一個小活動,就是大家拿着粉筆,在我們的黑板漆牆上,隨着音樂的節奏塗鴉,看見他們的小身子和粉筆專注地隨着旋律時快時慢高低起落,孩子不同的色彩、舞動的身心,是童年最美麗的的圖畫。
小朋友牆上塗鴉完成後,便是另一精彩環節,大家拿著濕布,再次隨着音樂抹乾淨他們的大作。原來孩子對抹走顏色比塗上更感興趣,十對小手彼此合作,不停地上上下下地抹呀抹,非常雀躍,不消一陣已把整幅牆抹得乾乾淨淨。
其中負責這活動的兩位幫手,分別曾在不同的傳統幼稚園當過老師,他們很興奮可以設計一些認為有意義、又令孩子開心的玩意,而這些活動絕對不能在以往任教的課室進行,那些孩子,在堂上好動點也會被老師責罵,亦不可太多發言。當朋友見到孩子可以如此快樂,再次燃起當初對教育的熱心。
小孩子的教育,應該集中創意發展、性格培養、社交能力和很多大小肌肉的訓練。如果過分着重僵化的秩序控制、過份練習抄寫和知識的認知,不單抹煞孩子的學習意欲,也會冲走老師熱誠。
最近在信報看了一篇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明所寫的文章,有關非認知性的所謂軟技能,原來是現今市場最大的需求,軟技能包括責任感、自覺性、自尊心、社交能力、自我控制力、推遲滿足的能力等等。這些技能應該愈早投資。
作者認為零至三歲是最好的時機,使到孩子在長大後可以在社會中有效活動運作,不用像一些失去自我控制力,抱着反社會心態的人般處處樹敵。
引述作者其中一段發人深省的說話:「究竟幼兒教育哪一部分對兒童長大後的生產力最有幫助?赫曼告訴我們,兒童成長時生產力能提高的主要因素其實是軟技能。這方面發展得好的話,未來一生人很多缺點或對健康不利的行為都可及早清除,身體會好一點,人際間的溝通更有效,少出現反社會的行為,懂得尊重別人,思想較為開放,容易吸納他人意見,做事有責任心等等。」
除了教育學家,經濟學家也發現今日幼兒教育需要盡快改善的地方,家長們可以繼續用心看看各方面的研究,讓大家有信心給孩子發展軟技能,給他們一個應有好玩的童年。
(註:上文提到的赫曼(James Heckman)是2000年的諾獎經濟學得主,他除了是頂尖的計量經濟學家外,多年來一直研究教育與貧窮的關係。他兩周前到科技大學演講,便以此為主題,赫曼演講的錄影,可在科大高等研究院網站找到。)
作者:Esther Chu
文章獲 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 – Go Kids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