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健】暑假生活巧安排
2017-07-03
![](https://media-proc.ohpama.com/photo.php?s=https://cdn.ohpama.com/wp-content/uploads/master/2017/07/ioi.png&f=jpeg&w=815&q=75)
暑假對孩子來說是開心的日子,對父母來說卻可能是頭痛的日子。為何?皆因父母要忙於搜尋合適的與趣班、暑期補習班、夏令營等活動給孩子們,以免他們在網絡流連,或獃在家中,虛渡光陰。
究竟暑假生活怎樣才算安排得適當?筆者覺得可包括下列四個元素:
1. 發展興趣 – 在充裕時間下,不妨讓孩子試試不同的興趣項目,特別是水上活動、戶外活動,上山下水一番,因為運動有助腦部分泌多巴胺等物質,有助身心發展。此外,趁暑假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也是不錯之選,即使他們看漫畫,不是父母心目中的英文故事書,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否則連閱讀的興趣也被埋沒。
2. 親子共樂 – 有不少父母都會趁長假期與子女離開香港外遊,但其實豐儉由人,為孩子而言,去澳洲或去長洲度假可能分別不大,因為孩子畢竟重視與誰為伴,享受在外住宿的新鮮感及無拘無束的經驗,至於豪華與否根本不是孩子的優先考慮,反而,一些較為刻苦的經驗使孩子更覺難忘,如在山野露營或單車旅遊等。
3. 自主空間 – 用螺絲批「解剖」玩具模型車,在圖書館打書釘,在窗邊看蜘蛛結網,看螞蟻搬食物等,在成人眼中或許覺得浪費光陰,但孩子卻需要有這類自主空間,發展探索事物的好奇心。生物學家約翰.麥迪納(John Medina),在《大腦當家》一書中導出其實驗的結論,是「發現」帶來快樂,就像一種會上癮的毒品,探索創造出更多發現的需求,也讓人感受到更多的快樂。當孩子不再被安排活動時,才會有自主思考的空間,並從探索的過程中獲取快樂及滿足感。
4. 負擔責任 – 除了學校的暑期作業外,父母亦可讓孩子負擔一些家務,使他們學會為家人付出,例如:到市場選購餸菜、做飯、包餃子、炒菜、清潔、執拾等任務,藉此學習貢獻自己,造就家人。父母更可推行一日一家務,使孩子有清晰明確的責任,同時也應提供選擇,使孩子更有動力去挑選每日不同種類的家務。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訂立時間表,協商每天應做的事及時間安排。雖然如此,暑期始終有別於上學的日子,父母宜彈性處理,因應當時的情況而調節,因時制宜。
作者:余國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