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健】好問題勝過好答案
2016-12-30
在父母心目中,雖然不想孩子反叛,但也未必想孩子太聽話。為何?頌恩的媽媽有深刻的體會。
頌恩今年六歲,媽媽覺得女兒總是欠主動,太依賴,動不動便找父母幫忙解決問題,自己不肯動腦筋,多作嘗試,卻經常站在一旁,等待父母「救援」。當女兒找不到衣物穿著時,便會在房間內等待父母出現,為她解困。有一次,頌恩找不到工作紙做功課,便呼喚家人, 母親遂為她找遍整個房間,但也找不到,母親唯有在家長群組上發放訊息,為女兒四處找幫手,最後問題當然得到解決。只要頌恩提出問題,母親總樂此不疲,務求盡快為女兒提供答案。
雖然頌恩的媽媽一方面很擔心女兒欠解決問題能力,但另一方面,她卻無意地助長了女兒的依賴。即使媽媽一邊提醒女兒要主動嘗試,但一邊卻為她脫困。女兒愈加被動,媽媽愈要提醒女兒,以免有所延誤。然而,這樣便形成惡性循環,頌恩顯得更加依賴,等待媽媽的命令及指示。歸根究底,當母親覺得孩子做事沒效率,又可能會出錯時,總相信自己可以協助孩子,選擇較為正確及有效的方法。無論在日常起居飲食,學業等各方面,母親都期望孩子做正確的決定,免得受苦及犯錯,浪費精力,走寃枉路,但同時卻犧牲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減弱了自主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欠缺解決問題能力,而且更難以培養自信心。
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父母不妨多用問題代替指令,啟發孩子思考,然後再作出判斷。當父母想指示孩子做功課時,可以先問孩子「現在已是四時半了,你打算何時開始做功課?」,或問「你打算五時正還是五時十五分開始做功課?」當孩子欠功課時,父母不必急須提醒孩子改善之法,卻可以問「下次可以如何避免欠交功課?」孩子較喜歡依從自己的決定,相信自己的判斷, 即使未必是一個最好的選擇,父母也可讓孩子去享受成果或承擔後果,從經驗中學習,培養自主獨立。
好的父母會向孩子解釋道理,優越的父母會向孩子示範甚麼是道理,卓越的父母則會啟 發孩子自己去領悟道理,所以筆者相信一個好問題勝過一個好答案。
作者:余國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