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點解牛劍減少收港生?
2016-12-15
最近睇到一篇報道,內容係講香港學生報讀牛津劍橋大學的取錄比率,較大學的總平均取錄比率要低5-6個百分比。老實講,我絕不意外,這也不是甚麼新鮮話題。
香港的教育制度,一向都比較注重成績,只要攞到幾個A或者5星星就一定前途無可限量。學習的方法也主要是不停的重複練習,練得夠多past paper考試就一定高分。
呢個「求學即是求分數」嘅idea好大可能就係港生報讀牛津劍橋折戟沉沙嘅主因。英國嘅高中生活以及教育,其實遠較香港同樣嘅課程輕鬆容易。從小到大,他們教育主要的目標是inspire學生對各科目的熱情。或許在學識上英國的中學生會稍遜同年紀的香港學生,但他們絕對會比我們更熱愛學習過程。
成績好,只是入讀牛津劍橋的入場券。更重要的,是面試中學生的表現。最主要的,係想考驗學生嘅轉數同應變能力,以及對報讀科學嘅熱愛程度。
面試中,主考官通常會問一些超越學生水平,甚至是與學科無關的問題。目的,係想睇下學生如何發揮創意用唔同嘅角度去解決難題。過程中,考官會不停俾提示引導學生去解題。香港學生,好多時見到一D自己唔識嘅題目,心裏面已經慌咗一截,加上佢哋嘅思維已經俾香港嘅教育制度操練到變得僵化,試問仲點去冷靜咁領悟考官嘅提示同埋解題呢?
其次,考官會好睇重學生對報讀學科有幾熱情。我講嘅唔係話你喺份personal statement上面寫你做過乜乜乜或者比賽攞過乜獎就得,而係考官會通過對話同埋問題對答去真正認識學生。對個subject有幾熱衷,講真,係呃唔到D讀咗嗰科幾十年嘅professor。香港學生,已經被操練到對學科毫無熱情,又點會能夠impress到D教授呢?
撰文:林作
網上圖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