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健】 扭計 何足懼
2016-08-16
孩子 扭計 令父母感到煩惱,如果孩子在街上 扭計 ,更令父母生厭。此時,父母通常有三種處理方法:一、用講道理來說服孩子;二、用孩子喜歡的東西或權利來平伏其情緒;三、用責罵及恐嚇來制止孩子的情緒表現。究竟哪種方法最好,最湊效呢?
要談論如何處理孩子 扭計 的問題,首先要追溯以往的經驗。孩子是否經常用鬧情緒來「成功」爭取到想要的東西或權利。父母可能會說未必一定,或按情況而定,但為孩子而言,只要他們能偶然「成功」地用情緒來控制父母,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即使是十分一的成功機會,孩子也會在無計可施下,盡情一試。好比成人玩老虎角子機,或賭博行為的心態一樣,因為試過贏了一次,即使輸了好幾次,但也會心存僥倖,樂此不疲地再嘗試。
如此,父母便要努力「洗底」,在適當的時候向孩子澄清,表明只會在安靜之下,才跟孩子談論其要求,否則便會站在一旁等候他平靜。對待大一點的孩子,父母甚至應向子女說對不起,為以往錯誤的管教手法,令對方誤會用情緒可成功達至目的而道歉。然而,為加強孩子正確地表達要求,父母需要在孩子表達恰當時,予以肯定,例如說:「媽媽喜歡你這般溫和地向我說想吃雪糕,雖然現在不能吃,但我也會買些放在家中,讓爸爸回家時一起分享。」
其次,孩子可能有些隱性需要或性格使然,是父母未能接受及察覺的,包括:吸引注意、爭寵、鬥氣、爭取自主、完美主義或疲累等,都是父母未必能於當刻發現,卻覺得孩子正在無理取鬧。無論如何,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可以採用先情後理法的六個步驟﹕
一、自己保持冷靜;
二、專注聆聽他的想法;
三、覆述他的訴求;
四、明白他的想法及感受;
五、在孩子冷靜時,才與他講道理;
六、如果可以的話,給孩子一個盼望,即何時可以滿足其要求,如: 現在不能買,但生日時可以買;現在不能玩,到周末便可以玩;現在不能自己試,要等到六歲就可以了。
其實,孩子是借助情緒,敲父母的門,想與父母溝通,表達心意,但因為手法未成熟,所以惹來父母的誤解和責備。為此,父母應多與子女談心,多擁抱,多關心,聆聽他們的心聲。
作者:余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