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樂 輕嚥料理 讓吞嚥困難者 重拾與家人同桌共膳的暖意
2025-04-11

古語有云:「人間有味是清歡」,對不少長者而言,不論是到處飲飲食食,抑或每逢佳節與兒孫共進晚餐,享受天倫之樂,都是生活中的「小確幸」。但其實不少長者受慢性疾病或身體機能退化影響,出現吞嚥困難或咀嚼困難,這不但讓他們難以盡情享受飲食帶來的樂趣,更有可能造成其他健康問題,繼而讓生活品質不受影響。而軟餐的出現,為吞嚥困難者提供了賣相精緻、營養豐富的食物選擇,重拾飲食樂趣。
現年99歲的邱先生和66歲的太太結婚多年,育有兩個女兒,一家人感情相當融洽。直到兩年前,邱先生因年老體弱,活動能力和咀嚼能力都大不如前,而擔當起照顧者角色的邱太,每天需要從切碎食材到烹調,花費大量時間和功夫為丈夫備餐。然而,對邱先生而言,切成碎末的食物從口感到賣相難以勾起食欲,再加身體機能衰退所產生的無力感和喪失感,這亦間接導致他體重急速下降、心情低落。邱太除了因為悉心準備的食物未被欣賞而感到挫敗,更十分擔憂日漸消瘦的丈夫。而軟餐的出現,無疑為夫婦二人生活打開一扇窗。
吞嚥困難不僅是「難以下嚥」
談到吞嚥困難,很多人直觀地認為這單純是一種「飲食障礙」。但實際上,吞嚥困難者的生活和心理亦會備受打擊。吞嚥困難者平常只能進食糊餐,長久下容易失去食慾,加上在特殊的飲食需要下,他們往往難以與親朋「同桌而食」,健康、社交生活和自信心都會備受打擊。對邱生而言,突然由一家之主演變到需要依靠他人,再加上要接受賣相和口味都大不如前的糊餐,心情變差亦屬人之常情。
幸好夫婦二人感情深厚,邱太始終諒解丈夫感受,加上在耆康會幫助下,邱太可前往軟餐公司學習製作賣相精緻,味道亦和正常食物相同的軟餐,再加上大家樂「大家開飯」的援助,減省備餐時間,緩解照顧壓力,邱生亦重拾品嚐美食的樂趣,不但體重有所回升,精神亦有所改善!
甚麼是軟餐?
對吞嚥困難者而言,要「有啖好食」絕非易事,畢竟碎餐和糊餐都是以便於進食為目標,直接切碎或攪碎,在賣相、味道和口感方面難以講究。而「軟餐」則是專門為吞嚥困難者而設的膳食,追求可以比擬一般茶餚的口味和賣相,務求讓吞嚥困難者食得開心,重拾與家人共膳的快樂。
大家樂集團一直以「香港人的大食堂」為目標,去年年底宣佈推出「食得樂」輕嚥料理,希望照顧社會更多不同人士的飲食需要。談及「軟餐」,食得樂總經理林志偉表示:「其實軟餐是一種具規格標準的食品,所以我們在生產時除了需要根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及《照護食標準指引》製作食品,更需要言語治療師的專業評估,確保食物適合吞嚥困難者進食。此外,軟餐的口味亦相當重要,我們希望能製作出連普羅大眾都覺得美味的食物,讓吞嚥困難者也能夠重拾飲食的樂趣,真正食得快樂。」
讓軟餐化身「輕嚥料理」 讓吞嚥困難者「食得快樂」
「隨着香港邁向高齡化社會,其實社會對軟餐的需求很大,但市面上選擇不多,這無形中增加了照顧者的負擔。」林先生表示:「隨着香港邁向高齡化社會,因為年歲漸長或慢性疾病而出現吞嚥困難的人士將會越來越多,但相關餐飲服務在市面上選擇並不多,加上受限於市場認受性和資訊傳播,很多人其實對軟餐並不了解,這無形中增加了照顧者的困難,亦讓吞嚥困難者接觸軟餐的門路收窄。」
很多人對「軟餐」的第一印象都與「病人」掛勾,這種負面印象亦容易讓人拒之門外。「我們把產品命名為『輕嚥料理』,正是希望打破這種刻板印象,讓大眾了解它們其實與一般食物無異,只是較之相對『較易入口』,為軟餐建立較正面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