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直接說孩子錯了,而是引導他們發現|尚瑞君
2025-04-16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當有人說我們做錯了,可以都會讓我們的心情有點難受,覺得自己做不好,會出現自卑或是有些憤怒、想要反擊的複雜情緒吧?
小學的作業對父母來說不難,但以正在學習的孩子來看,卻不一定容易吧?我一直記得哥哥第一次小學家長會時,班主任說:「班上的孩子大多是長子和長女,剛進入小學,希望爸爸媽媽不要有太多的壓力。小學生回家的功課應該在一堂課四十分鐘的時間會寫完,爸爸媽媽檢查作業不要太嚴格。比方說,如果孩子的字真的寫得不好,你們千萬不要整頁擦掉,這樣孩子會覺得很挫折,會覺得所有的努力好像都白費了!你先挑出幾個孩子寫得比較好看的字當範本,再挑出寫的最醜的字,讓孩子對照看看,讓孩子自己擦掉寫得醜的,讓他練習寫的跟寫得漂亮的一樣,用這樣的方式慢慢擦、慢慢改,孩子的字就會越寫越好了。」
老師說的重點就是:
- 不要抹煞孩子為寫作業付出的努力
- 先幫孩子找出寫最好的字當作對照
- 再幫孩子找出寫最醜的字,讓孩子比較後寫成漂亮的字
- 讓孩子逐漸比較逐漸改進,完成功課
在這項檢查作業的教導中,老師一直強調讓「孩子自己做主體」。但大部分的家長是用甚麼樣的方式和態度面對孩子的功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