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1個多月大嬰兒染病亡︱附傳播途徑+治理及預防方法

2024-11-14


最近南韓「 百日咳 」確診個案激增,而且有蔓延跡象,病例已較去年激增100倍,近日更有1名出生不足2個月的嬰兒不幸染病離世,成為當地自2011年有統計以來首宗死亡病例。

由於「 百日咳 」患者初時可能沒有特別病徵,或出現類似感冒的徵狀,因而被忽視;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指,1個族群患病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最大,因此要特別注意。

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韓聯社引述南韓疾病管理廳消息指,當地1名出生不足2個月的嬰兒,於上月31日確診並入院治療,但病情持續惡化,延至本月4日不治。據了解,患者在接種百日咳疫苗前,已出現咳嗽、有痰等症狀,而個案成為南韓自2011年有統計以來,首宗死亡病例。

報道指出,南韓截至今年11月首周,確診病例已由去年292宗,激增至今年超過3萬宗,增幅達100倍。

最近南韓「百日咳」確診個案激增,而且有蔓延跡象,病例已較去年激增100倍,近日更有1名出生不足2個月的嬰兒不幸染病離世。(資料圖片)

CDC:1族群患「百日咳」有嚴重併發症風險

甚麼是「 百日咳 」?

綜合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資料,「 百日咳 」又名「雞咳」,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呼吸道疾病。

衞生防護中心指,百日咳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致,患者初時可能沒有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水、打噴嚏、輕微發燒及咳嗽。不過咳嗽會日益嚴重及加劇,妨礙病人飲食及呼吸;細菌亦會令肺部受感染,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CDC指,百日咳可導致嬰兒及幼兒出現嚴重及致命的併發症,當中以1歲以下的風險最大,數據顯示,此群組約1/3患者需要入院治療,當中:

– 2/3出現呼吸困難
– 1/5出現肺炎症狀
– 2%有抽搐症狀
– 每150人中有1人出現腦病變
– 1%的患者甚至會死於併發症

至於青少年及成人亦可能因百日咳而出現併發症,例如肺炎,不過通常狀況不太嚴重。

「 百日咳 」傳播途徑及潛伏期

百日咳可透過直接接觸病人的飛沫傳播,當百日咳患者打噴嚏或咳嗽時,會釋放出含有細菌的小顆粒,然後其他人吸入細菌而感染。潛伏期由4-21日不等,通常為7-10日。

CDC指,有些人的症狀輕微,甚至不知道自己患病,當中不少患有百日咳的嬰兒被其他家庭成員傳染,但家庭成員卻不知道自己是帶菌者。

治理方法及預防方法

抗生素能有效治療百日咳,如果兒童長時間發燒及咳嗽,而且咳嗽時出現嚴重的氣喘情況,應立即送院接受治療。

接種疫苗

衞生防護中心指,接種百日咳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方法,現行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學前兒童及小1學童接種混合疫苗,提供有效的保護,曾接種的患者病情會較輕微。

2個月以下的嬰兒仍未適齡接種第1劑含百日咳疫苗,所以未受保護,不過孕婦體內產生的抗體能透過胎盤傳送給胎兒,為嬰兒提供保護,因此建議孕婦在每次懷孕的妊娠第2期或第3期期間任何時間,接種1劑無細胞型百日咳疫苗,並在懷孕35周前接種為佳。

接種百日咳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方法。(資料圖片)

良好衛生習慣

CDC指,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幫助許多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細菌及病毒的傳播。

再次感染

曾患有百日咳的人,再次感染時會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並不能提供終身保護。

來源:《韓聯社》

更多文章: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熱門文章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11-13
全家確診 糖尿病 醫生揭三餐必加1物惹禍:發病率100%
09-26
失眠不用「數錦羊」 網民親證眼球運動助快速入睡 醫生證實有效
11-26
新婚2個月太太確診 末期癌 丈夫失聯直至離世 家屬起訴終被判刑
11-26
被3個仔催拍拖 梁洛施 疑新戀情曝光? 被網民目擊與張家輝導演好友拖手
11-25

失眠不用「數錦羊」 網民親證眼球運動助快速入睡 醫生證實有效
2024-11-26
食物營養|營養師+中醫師教你識破 蜜糖 潤燥禁忌 推介2款解秋燥小食
2024-11-23
皮膚炎|皮膚軟組織發炎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2024-11-22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2024-11-13
醫療支援 | 調查:已婚港人需經濟支援上、中、下三代的日常生活或醫療開支 生活負擔沉重 56%復康港人因長期病歷致保障缺口
2024-11-12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2024-11-1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