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氣喘童食內地草藥丸後不治 醫生:「切勿胡亂服用來歷不明藥物」 附衛生署建議 哮喘 病預防及處理方法

2024-10-30


親子健康︳上月(29日)於土瓜灣一名患有氣喘的4歲男童,服用母親餵食從內地帶來的兩粒草藥丸後昏迷不醒,經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以涉嫌虐兒罪拘捕該名37歲母親。根據《星島日報》報導,兩粒從內地帶來的草藥丸並沒有醫療處方,男童服用後不久暈倒及失去知覺。小朋友向有氣喘病史,究竟如遇上孩子出現氣喘( 哮喘 )情況時應如何處理?於治療哮喘上有何注意事項?就由張傑醫生為大家講解,並了附上衛生署建議哮喘病預防及處理方法,以釋除家長們疑慮。

急性哮喘與慢性哮喘處理不同 醫生:「勿胡亂服用來歷不明藥物」

張傑醫生建議如遇上小朋友出現哮喘,若為急性哮喘發作,一般會使用吸入式的氣管舒張劑去處理,於此階段口服藥的效果不大。另如況危急,應即時求醫,若於醫院深切治療部,醫生除了會使用以上的藥物外,還會考慮用靜脈注射的形式,以及用呼吸機協助。而對於慢性哮喘,張醫生指醫護人員一般會使用吸入式的氣管消炎藥和長效氣管舒張劑去控制,同時透過每日定時的吸入藥物,令到氣管回復穩定狀態。

 

張醫生提醒各位家長,切勿胡亂服用或給予孩子服用沒有醫療處方或未經管制的來歷不明藥物;另外,有些以以「天然」或「草藥」作包裝令人感到有安全感的「西藥」,亦不要胡亂服用,或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如一種名為「黃嘌呤類放鬆氣管藥(theophylline)」的藥物,一般會以「丸劑」情況出現,惟服用後最嚴重的副作用是肌肉無力、意識混淆、心跳不規則、癲癇等等,只要少許過量都會產品嚴重副作用,故家長們要謹慎注意。

哮喘常見於兒童 7種因素誘發哮喘

根據《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健康資訊中指出,哮喘是一種支氣管過敏的疾病, 患者很容易受外來物體的刺激而引致支氣管收縮,導致有喘鳴、胸口翳悶及咳嗽的症狀。嚴重時,患者會 呼吸困難,若氧分不足夠供應身體各部位,可令腦部缺氧而致命。哮喘常見於小孩子,部分是遺傳性,患者或家屬成員多有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濕疹等;哮喘也可見於成年人,但多數由病毒或細菌感染而誘發,一般與遺傳及過敏無關。誘發哮喘主要因以下7個原因:

1. 家居內存有誘發哮喘的物質如塵埃恙蟲、寵物的毛及排洩物、盆栽植物的花粉

2. 污濁空氣如汽車廢氣、地盤的泥塵、香煙的煙霧

3. 寒冷空氣,天氣突然轉冷、氣溫突然轉變如出入冷氣房間

4. 引致敏感反應的食物或藥物

5. 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6. 情緒緊張或低落

7.劇烈運動

衛生署建議哮喘病6個預防方法

1. 保持家居清潔

.避免塵埃積聚、塵虱繁殖及潮濕發霉, 經常保持家居清潔和空氣流通
.每天使用吸塵機或用濕地拖拖地,應選擇兒童上學或外出時清溈家居;
.避免鋪地氈,不要用絨沙發、羽毛枕、羽絨被等;
.使用棉被、枕頭時應用密封和滑面的尼龍套包住,床單被袋要經常更換及用熱水清潔,亦可用洗衣機以攝取60度以上熱水清潔(一星期一次),可選用乳膠枕頭反棉氈;
.不要栽種開花的植物,也不要飼養貓、狗、雀鳥;

2. 避免混濁空氣的環境

.保持家居空氣流通
.家人切勿在患者面前吸煙
.避免到人多地方,如戲院、酒樓,也不要到塵土風揚的地方,如地盤。

3. 注意天氣變化

.冬天外出或在寒流襲港時, 應加穿禦寒衣物 ,但避免穿著羽絨、毛衣;
.避免氣溫突然大變,例如由炎熱的戶外走進冷氣強勁的室內

4. 避免曾經引致敏感性反應的食品或藥物

.食品如蝦、 蟹、蜆等
.藥物如阿士匹靈、盤尼西林等
.化學物品和易揮發的液體如滴露、乙醚 (Ether)、香水等

5. 及早治療呼吸道感染

.患上呼吸道感染如傷風、感冒時應及早治理和依照醫生指示服藥

6. 實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常保持輕鬆愉快心境
.充足睡眠,避免過分疲勞
.適量運動,鼓勵患者參與其體力能應付的運動(哮喘病發時切忌做運動)
.注意營養均衡 , 除了避免確定曾引致敏感性反應的食物外,毋須戒口
.多喝溫水以保持氣管濕潤

 

哮喘病發時的處理

.隨時帶備止哮喘藥物,在有發作跡象時便應及早服用

.在患者病發時,家長應保持鎮定,帶患者到寧靜及空氣流通的地方休息;可讓患者伏在有枕頭的檯上, 上身可斜靠或俯靠

.精神不安會使病情惡化,故盡量勸慰患者

.讓患者喝溫水,使支氣管濕潤,可緩和呼吸

.依照醫生指示額外服用支氣管擴張劑;若有噴霧器,使用噴霧器一般是最直接有效

.若然患者服用額外劑量後依然氣喘不停、呼吸困難、不能正常說話、神智昏亂、口唇變藍、出汗等,便要立即帶患者到附近診所或急症室求診

張傑醫生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鼻敏感 | 鼻敏感7種迷思 父母偏執意見影響治療 請相信醫生專業分析|親子健康

中醫食療|氣溫急降容易 鼻敏感 發作 中醫推紫淮山蟲草無花果水 減少鼻塞|中醫爸B

熱門文章

食物中毒|50歲男子用 隔夜飯 炒飯險喪命 器官衰竭入ICU 醫生:6類食物不宜隔夜食
03-26
蘋果水 好處多多 10種搭配煮法輕鬆飲出好氣色|養生壺食譜
03-27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母愛偉大 | 馬來西亞發生連環 車禍 釀三亡四傷 34歲媽媽捨身護住3歲女兒
04-01
麥明詩 為老公親手打造一物件 盛勁為大讚:呢個老婆不得了﹗
03-31

體重 正常不等於健康!「瘦胖子」心血管死亡風險竟比肥胖者高52%
2025-04-01
生活變悶會影響腦部健康? 神經學家教你5招護腦
2025-03-31
挑食 惹禍!5歲女童反覆腹痛2周 求醫驚見腸道全阻塞「宿便積滿肚」
2025-03-28
隔夜餸 沒營養兼有毒?營養師分享正確保存+加熱方式|食物安全
2025-03-27
兒童性早熟| 8歲過胖女童來初經 驚覺 性早熟 阻礙身高發展 醫生警告:這類飲食恐讓孩子提早發育!
2025-03-26
食物中毒|50歲男子用 隔夜飯 炒飯險喪命 器官衰竭入ICU 醫生:6類食物不宜隔夜食
2025-03-2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