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雙球菌 | 嬰幼兒感染風險最高 嚴重或24小時內致命

2024-06-05


踏入後疫情時代,人們終於可以從各種防疫措施之中得到解放,與此同時不少傳染病亦如雨後春筍般開始流行。疫情期間,市民長期佩戴口罩,令新冠病毒以外的病毒都減少了傳播機會。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引致小朋友對一般流行病普遍缺乏抵抗力,情況值得家長們關注。除了常見的季節性流感和新冠病毒外,腦膜炎雙球菌亦是一種對嬰幼兒極具威脅的惡菌,不幸感染更有機會於24小時內死亡,但實際上哪個年齡層最易受感染?感染後有何初期症狀?港怡醫院兒科專科醫生沈澤安將會為大家解答!

 

24小時內致命? 後遺症很嚴重?

腦膜炎雙球菌血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細菌性感染,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與傷風感冒頗為相似,但由於該菌非常容易入侵血液和腦部,因此病情有機會急速惡化,在12至24小時內會出現休克、敗血症、無法靈活控制四肢等嚴重併發症,甚至致命。

而感染腦膜炎雙球菌的後遺症亦相當嚴重,視乎能否及時得到治療,如果患者腦部受細菌破壞,可影響患者的語言、活動及思考能力。如果細菌入侵血液,更有機會出現血栓塞,嚴重時有機會令四肢組織壞死,甚至需要截肢。

▲港怡醫院兒科專科醫生沈澤安

 

嬰幼兒及大學生感染風險最高

2歲或以下的嬰幼兒是感染風險最高的年齡層,通常由成年人帶菌者傳染,世界衞生組織更指出,高達一成健康成年人的鼻咽中帶有腦膜炎雙球菌。雖然成年人對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風險較低,但細菌仍有機會潛伏於成年人的鼻腔中,並透過與嬰幼兒的親密接觸傳播。由於腦膜炎雙球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加上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亦不懂得表達自己感受,因此往往於發病後期才發現他們感染該菌,屆時或已出現敗血症及腦膜炎等症狀,故此,嬰幼兒的感染風險特別高。

大學生側是另一個感染風險較高的群組,這些年輕人搬離原來居所、入住宿舍,會有更多社交生活,密集的群體生活容易令細菌有機可乘。

 

疫情後全球感染數字增加?疫情後感染會更嚴重嗎?

疫情過後,很多國家的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數字都有明顯的反彈,以美國為例,感染數字更自2014年後創新高。其他國家如德國、韓國、法國也有反彈的趨勢。本港方面,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數字亦有回升。

與所有傳染病一樣,在疫情期間因為各種防疫措施,以及人們對衞生的關注,大部分傳染病個案都有所減少,腦膜炎雙球菌的感染亦隨之下降。疫情結束後,大家脫下口罩、恢復社交,全球所有傳染病,包括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冠病毒等皆有所上升,腦膜炎雙球菌亦不例外。

雖然暫時尚未有明確的醫學證據顯示,疫情後感染腦膜炎雙球菌的個案比從前嚴重,但觀乎其他疾病,在疫情結束後,患者的病情整體上的確變得較嚴重,例如今年本港因流感而死亡的兒童個案明顯增加,估計與疫情期間鮮有機會接觸病菌,令自身免疫系統對流行病缺乏抵抗力有關。而且,感染腦膜炎雙球菌本身的嚴重性已不容忽視,所以家長們更加不能掉以輕心。

 

預防病菌 由生活習慣做起

要預防腦膜炎雙球菌,必先由個人衞生做起。沈醫生說:「與所有傳染病一樣,勤洗手、盡量避免以手擦拭口鼻,這是最基本的。而疫苗則可以預先刺激免疫系統,讓身體產生抗體,當細菌入侵我們的身體時,免疫系統便能夠更迅速地產生抗體對抗病菌。」

沈醫生補充:「依據每一個地方腦膜炎雙球菌的不同流行程度,各國政府對腦膜炎雙球菌措施上亦應有分別。不少國家,如美國、英國、澳洲、中國已把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中,為嬰幼兒及青少年這兩個高危群組給予防護。如大家計劃移民或子女往外國升學,不防留意一下相關國家及學校對接種其疫苗有否對應的要求。如有需要,請向你的家庭醫生查詢。」

 

 

資料由醫生提供,賽諾菲香港全力支持

MAT-HK-2400401-1.0-05/2024

 

熱門文章

坐月餐單 | 營養師分享30日坐月餐單 8大 坐月宜忌 逐個解構
12-28
2歲兒子不肯食碗內食物 美國3孩媽媽用一技巧 成功吸引乖乖 開餐︱附5個方法改善「烏龜式進食法」
01-03
懷孕禁忌 │孕婦可以泡腳嗎?(李韡玲)
10-23
港漂工程師1原因棄住內地大屋 攜2歲囝一家三口屈香港60呎劏房!網民撐:早晚有出頭日
01-18
感人故事 | 愛女4年前患罕見病離世 爸爸攻讀博士學 AI 盼重現女兒音容笑貌
01-16

BB疫苗 | BB小感冒竟可能是致命病菌感染? 兒科醫生:及早預防才是關鍵
2024-11-04
腦膜炎雙球菌 |街頭訪問直擊—「你認識腦膜炎雙球菌嗎?」
2024-10-29
走佬袋2024 | 走佬袋清單+混合疫苗資訊 為媽媽和寶寶做好準備
2024-09-27
腦膜炎雙球菌 |感染個案疫後回升 海外升學要留神
2024-09-17
準父母必睇|「四合一」定「六合一」混合疫苗?BB出生後1個月要決定好
2024-01-25
感染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可致腦膜炎 家長應及早計劃 為寶寶提供更多保障
2024-01-1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