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食 媽媽」的孩子不挑食 |我們不只是老師
2023-12-25
如果家中有一個 挑食 小鬼,老實說,真的很煩,本文提供一個「挑食媽媽」的觀點,可作參考。
今天忍着一股強烈的嘔吐感,洗茼蒿。放心,不是因為我兒子口中叨念着的「妹妹」即將降臨,而是來自世俗標準中的我的挑食。
從小,我不喜歡的食物很多:魚、薑、芹菜、香菜、紅蘿蔔、茄子、茼蒿、紅鳳菜、胡瓜、瓠瓜、絲瓜、青豆⋯⋯,難以盡數,再多舉例,只怕版面不夠。除了魚,我比較可以明確指出不喜歡它的魚腥味及魚刺之外(所以我愛生魚片),其他食物似乎都來自天生的排斥,只要不小心一吃到或甚至聞到,就會作嘔,實在說不上為甚麼。
親子旅遊推介著數優惠
出門在外,印象中常常如此,即使眼前滿滿一桌菜,總有好幾道是我難以下箸之處。或是,去麵店點餐時,如果忘了提醒不加香菜和芹菜,那麼即使要我硬着頭皮也無法把它吞下,寧可再點一碗。
雖然我如此挑食,但是以現在的營養學來說,其實算得上均衡健康。而且,我還是一個非常「重吃」的人,每當感到飢餓或是吃到失敗的料理(通常是自作自受的廚藝),總是打壞心情,而每當嚐到美食或是家人的愛心菜餚,幸福感總會瞬間飆升。
於是,我很相信,每個人的味蕾都不太一樣,對食物也有先天的喜惡。我更相信,只要在餐桌上,沒有特別逼迫孩子們進食,身為人的本能,一定會慢慢開始享受「飲食」的美好。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爸媽從來沒有逼迫我去接受那些天生排斥的食材,用餐經驗常常都令我感到心滿意足。
自己當了媽媽後,雖然在「副食品」下了一番功夫,但還是不免會遇到孩子比較排斥的食材,以及厭食的時期。這時,我會問問自己:「妳想要孩子成為完全不 挑食 的人?還是營養均衡且享受用餐的人?」我的選擇是後者。
不過,關於廚藝,我既不擅長也沒熱忱,為了備餐者本人的方便,孩子的挑食範圍當然盡量越小越好。因此,顧及雙方需求,我會時常提醒自己幾個原則:
1.食材多元
備料時,要跳脫自己的喜惡,盡量多元,有機會為他們對特殊食材「減敏」。避免過於頻繁料理自己喜歡的食材,而自己不喜歡的,就剝奪他們嘗試的機會。老實說,他們嘗試過的一百種以上的食材,實在有太多都是我不喜歡的了。
2.烹調簡單清淡
烹調方式,我從最簡單、最清淡的開始,也力求這樣的方式能堅持越久越好。現實上的考量,當然是因為懶人媽媽我的廚藝,另一方面,當孩子習慣天然的食材原味,以及簡單的烹調方式,「胃口」自然不會被太快養大。當厭食期來臨時,通常只要稍加一些小巧思,孩子們就會感到驚喜萬分、食慾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