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藝人1歲女兒40°C 高燒 「豬隊友」崇尚自然療法拒送院 終變肺炎|附 幼兒發燒 10個處理貼士
2023-12-06
幼兒發燒 |小朋友發燒往往令家長擔憂,近日台灣一名藝人分享,她的1歲女兒最近出現近40°C高燒,然而「豬隊友」老公卻相信自然療法,堅持不送院,最後女兒確診肺炎。
台灣35歲藝人 蔡允潔 與詹甫彥(Fraser)拍拖半年即閃婚,並於去年聖誕節剖腹產下女兒「小福星」,早前她趁成為媽媽快將1年之際,接受當地雜誌訪問分享育兒經。蔡允潔講到,早前小福星 發燒 ,體溫升至39.6°C,此時曾於美國留學的老公卻認為要自然退燒,小朋友才有抗體,堅持不送她入院。
但是女兒服用診所藥物後,仍然未退燒,此時蔡允潔堅持把她送到急症室,結果被醫生診斷為肺炎。她慶幸及時將小福星送院,才得知女兒得到肺炎,而老公Fraser亦因此自責到哭了,並向老婆及女兒道歉。
對於老公能夠及時認錯,遇到事情時亦一直陪在母女身邊,蔡允潔仍給予肯定及讚賞,「Fraser不是那種袖手旁觀或是還出一張嘴罵你的老公,相反的,很多時候他都會主動請求幫忙,只是他幫忙的心思常常用錯地方…他真的有心幫忙但是常常幫倒忙、弄巧成拙,所以是神隊友也是豬隊友,就成了『神豬』隊友!」
幼兒發燒 10個處理方法+6種狀況要到急症室狀況
小朋友 發燒 最令家長擔憂,然而他們的體溫一般比大人高,究竟甚麼溫度才算「發燒」?面對小朋友發燒,家長又有何處理方法?甚麼時候要到急症室?本港的醫務衞生局資料指,發燒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徵狀,只要家長懂得處理的正確方法,可以讓小朋友得到合適的護理,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憂慮。
發燒定義:高過「正常」體温0.5℃
當體溫升高過「正常」體温0.5℃便是發燒,但「正常」體溫往往會受不同因素,例如年齡、氣候、衣着、活動、探測方法等影響。一般而言,體溫達到38℃或以上便稱為發燒,達到39.5℃或以上便稱為高燒。
常見引致發燒的原因
1. 「感染」是引起發燒的常見原因,例子:
– 包括上呼吸道感染
– 齦口炎
– 手足口病
– 支氣管炎(支氣道炎)及肺炎
– 尿道炎
– 中耳炎
– 扁桃腺炎 等
2. 天氣炎熱
3. 穿過多衣服
4. 劇烈運動
5. 接受免疫接種後
6. 發燒同時出現出疹,可能是以下情況:
– 玫瑰疹
– 水痘
– 猩紅熱
– 麻疹 等
7. 如果發燒持續不退,便要考慮是否患上以下嚴重疾病,而家長應盡快求醫:
– 川崎病
– 風濕熱
– 肺結核
– 腦炎
– 腦膜炎 等
10個 發燒處理 方法
如果情況不嚴重,可作家居護理:
1. 每4小時探熱至少1次(視乎情況而調整)並妥善記錄。
2. 持續觀察小朋友整體情況,包括精神狀況、呼吸及血液循環情況、大小便、痾嘔肚痛、皮疹、喉嚨及耳朵痛等,並於求診時詳細告訴醫生。
3. 服用退燒藥可減輕不適,並間接增加飲食意慾,減少脫水。
4. 沖溫水浴或以溫水抹身,亦可用退熱貼及冰袋減輕不適,但不宜使用酒精抹身。
5. 發燒時應穿着與平時相近的衣服,並以長袖鬆身單衣為佳。
6. 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維持於22-26℃之間,切忌用風扇或冷氣直接吹向小朋友。
7. 給予足夠飲料(每日約6至8杯)以補充水份,但不要過量,以免引起嘔吐。
8. 選擇容易消化及不肥膩的食物,進食時最好要少食多餐。
9. 注意囗腔衞生,常用溫水或鹽水漱口,可避免口腔潰瘍,唇乾時可塗上潤唇膏。
10. 多休息,停止做劇烈運動。
6種要到急症室的發燒狀況
如遇下列任何一項情況,應盡速帶小朋友到急症室,緊記帶同曾服用藥物的資料及病歷:
1. 體溫升高至40℃以上
2. 呼吸困難、嚴重咳嗽或胸痛
3. 面色蒼白或轉藍、有皮下出血跡象
4. 昏迷、神智不清、精神恍惚、癱瘓、全身抽搐(抽筋)、頸梗僵直
5. 咽食困難、喉痛、不停流口水
6. 嚴重嘔吐、腹瀉、腹痛、腰痛、脫水
發燒謬誤 Dos & Don’ts
1. 大部分發燒的原因為一般會自然痊癒的病毒感染,只需用退燒藥或舒緩徵狀的藥物即可。
2. 一般發燒並不會令腦部受損,發燒期間身體會增加產生抗體、提升吞噬細胞作用、加快循環系統速率,以幫助抵抗入侵的病原體(病菌、病毒等),屬於自然反應。
3. 發燒情況下,體溫一般會在38.5 – 40℃之間,如發燒超過40℃或有併發徵狀出現,則必須盡早求醫。
4. 如感染嚴重流感,醫生可能會處方抗流感病毒藥物;如果小朋友患上猩紅熱、尿道炎或肺炎,則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 若情況嚴重,醫生更可能會建議入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5. 不少家長以為高燒代表危險、低燒則不危險,然而疾病的嚴重性取決於引致疾病的原因,與體溫的高低並無直接關係。
6. 不少家長以為發燒時服用退燒藥,只要燒退便算痊癒,但處理發燒是要針對引致發燒的成因,只是服用退燒藥是對治療疾病沒有幫助。
7. 發燒時多穿衣服或蓋上厚被,以求「焗一身汗」來退燒,是錯誤的觀念。
8. 由於持續發燒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狀,如果面對服用藥物後仍持續發燒,應安排小朋友再見同一醫生覆診,以改變治療方法或安排進一步檢查。每位醫生未必清楚其他醫生的用藥及病情的變化,切忌不斷轉換醫生以免耽誤病情。
9. 服用退燒藥後應持續觀察小朋友情況,直至在停服退燒藥48小時後也不會發燒為止。
10. 採用藥物需跟隨醫生指引,錯誤及過量用藥可導致肝、腎和胃部受損。
11. 抗生素(俗稱「消炎藥」) 只作治療細菌感染,本身並無退熱作用,未經醫生處方不宜自行決定服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