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ral Sudies、 通識 、以及 教育制度 的常識|Samuel Chan

2023-12-08


 教育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公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前食物及衛生局委託進行的調查,在本港6至17歲在學兒童及青少年之間,兩成半在過去一年受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近4%學童曾有自殺念頭。

政府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黄仁龍建議學校「將學童精神健康放在首位」,放輕學習進度。

主管精神的官員建議學校,「將學生的精神健康放在第一位」,可惜特區政府的教育部和保安局,卻會要求學校將「國家安全」放在第一位。

對於教師,二十年來不斷僭建的種種課程,由博雅教育、國民教育、基本法教育,要現在的國安法和兼顧香港學童的精神問題,希望教師想自殺的比例不會像學童一樣高。

名人育兒心得

 

學校 / 校長專訪

香港的教育現實相當灰暗,難怪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子女送往英國,列為下一代幸福的第一位。

有些家長問我:香港特區政府一度推行「博雅教育」( Liberal Studies ),這個名詞近年不再提,到底Liberal Studies是甚麼?英國有沒有這一科?

英國的中學沒有所謂的Liberal Studies,也沒有 通識 科。英國的GCSE由中四開始,展開兩年的課程,一字排開,本身就已經是一個通識系統。

考試十科,除了母語英文,還涵蓋一至二科外語,數學之外,還有物理化學、地理歷史,音樂美術,還有一科機械繪圖,體育不算在內,不就已經是一台天文地理古今博通的學識自助餐?

一個良好的 教育制度 ,從來不必在中學為學生另設立「 通識 」一科。只要教學方法得宜,教育環境舒適,提供教育的國家自由開放,加上第一流的教師,學生自己會將GCSE的十科融匯貫通,不必做填鴨的考試機器,中學畢業,已經可以成為一個通識的文學士。

以瑞士為發源地的IB本來就有考試通識的意味。將不同的學科,像許多房間之間的板隔房消除壁壘,拆除牆壁,讓一個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走來走去、穿越時空,就是成功的通識教育了。

在英國讀書,制度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將填鴨復活為一群長了翅膀,可以一飛沖天的野雁,這就是 通識 的意義。

大學確實有所謂 Liberal Studies ,但正式以通識修讀文學士學位的,似乎不多。

英國學生和教師對於Liberal Studies,只是一個構念,而不是一個僵固的學科,他們的制度更不是一座監獄。雖然寄宿學校也會有一點競爭的森林定律,只是絕對不會將學生教成潛在的精神病人。

熱門文章

THE世界大學聲譽排名2025|哈佛大學連續14年奪冠 香港5大學上榜
02-19
【國際教育這條路】英國學校學期與假期
01-26
英國教育|SEN學童家長如何有效和學校溝通?子女非SEN也會被安排支援?
02-20
吳鎮宇16歲兒子吳費曼留微捲髮型 面部肥腫體重近200磅 曾自爆有病
02-19
何雁詩感恩囝囝美國治療後一直進步 鄭俊弘:專心照顧囝囝未敢追多個
02-22

英國留學 | 留學生應如何裝備自己? 企業醫生McKinsey & Company合夥人分析未來3大職場趨勢
2025-02-05
大專 | 想讀 獸醫 ?實習經驗點累積?在學獸醫系師姐分享入學Tips!
2025-02-04
ACS International School Cobham :結合英美教育優勢的國際學校 適合熱愛運動的孩子|英國升學
2025-02-21
英國教育|SEN學童家長如何有效和學校溝通?子女非SEN也會被安排支援?
2025-02-20
THE世界大學聲譽排名2025|哈佛大學連續14年奪冠 香港5大學上榜
2025-02-19
英國升學|選對「 書院 」 可以增加牛劍面試機會?|Samuel Chan
2025-02-1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