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婦人 魚骨鯁喉 刺穿小腸致發炎 醫生揭1個處理手法惹禍 附3個 急救方法
2023-11-29

食飯偶然會遇到 魚骨鯁喉 ,如果用錯方法處理,或會造成嚴重後果。內地一名年近60歲的婦人早前 魚骨卡在喉嚨 ,她情急下猛吞飯團入口,強行將魚骨「吞走」,豈料此舉動卻使魚骨刺穿小腸,引發急性腹膜炎,更因感染嚴重,需要安裝「人工肛門」腸造口以助排便,幾個月後再進行手術處理。
6旬婦人 魚骨鯁喉 刺穿小腸致發炎 醫生揭1個處理手法惹禍 附3個 急救方法
這名婦人上月一邊食魚一邊談話,結果一條大 魚骨鯁喉 ,當時她猛吞飯團並將魚骨吞下去,翌日便感到腹痛,直到第4日疼痛難忍而入院檢查。醫生為婦人進行腹部CT電腦掃描,發現其小腸腔內有條狀異物,用腹腔鏡檢查時,在迴腸找到一條魚骨刺穿小腸壁,而腸內亦有有大量膿性水腫。
由於刺穿小腸壁的時間長,因此婦人出現腹膜炎,醫生決定為她進行開腹手術取出魚骨,但由於感染嚴重,暫時需要安裝「人工肛門」腸造口以助排便,幾個月後再進行二次手術處理。負責個案的杭州市一醫院胃腸肛門外科醫生毛宗磊表示,婦人的狀況並不罕見,不少人遇魚骨鯁喉時,往往心急想將魚骨吞下,但魚骨有機會刺穿食道、胃部、腸部,帶來嚴重的後果。
魚骨細小兼鋒利,一旦進食過急,或是小朋友及長者吞嚥功能較差,便容易發生魚骨鯁喉。究竟魚骨卡在喉嚨,會造成甚麼傷害?又有何急救處理方法?香港港安醫院的嚴建明醫生及高曉輝醫生曾撰文,講解面對魚骨鯁喉的應對方法。
魚骨鯁喉 造成的身體傷害
魚骨鯁喉可導致患者咳嗽、喉嚨有刺痛感、吞咽疼痛等。如果骨頭卡在喉嚨,甚至弄傷食道,或出現病毒/細菌感染,患者的消化道或會出現膿腫、胸口感到痛楚;若處理不當則可引起發炎、化膿、潰瘍,甚至刺穿附近器官,嚴重更會有生命危險。
魚骨鯁喉 急救處理方法
有部分人於魚骨鯁喉時,會嘗試飲醋、吞飯來自行解決,但這種方法往往未能解決問題,若小朋友及長者的吞嚥功能較差,吞飯更可能造成鯁喉,危及性命;另外,吞飯亦可能令骨頭越插越深,而飲醋即可導致本身發炎的食道傷上加傷。
遇上魚骨鯁喉的正確急救方法,應立即將口中的食物吐出,再嘗試用力咳出魚骨。如果未能成功咳出魚骨,胸口極度疼痛兼影響進食,發現有嘔血、胸痛、上腹疼痛、吞嚥困難、發燒、頸部腫脹等症狀,便應立即求醫;因為被魚骨刺損及被魚骨插着的感覺,往往是難以分辨,因此鯁骨的感覺持續,亦建議前往求醫。
內窺鏡儀器鉗出骨頭
魚骨鯁喉的位置通常在扁桃腺 (Tonsils)、舌根(Back of the Tongue)、會厭溝(Vallecula),求醫時醫生會先看喉嚨是否可見魚骨,然後用局部麻醉藥物,再用喉鏡觀察較深處位置,如果見到魚骨,便會嘗試用鉗子取出。
如未能取出魚骨,或病人持續不適,醫生有機會進行胃鏡檢查,或照頸部/胸部X光或CT電腦掃描,亦會建議照內窺鏡,以確定是否有魚骨及併發症。
鑑於小朋友遇上魚骨鯁喉未必懂得說出來,往往會以哭表達不適或變得少說話、吞口水困難等徵狀,因此家長有懷疑應求醫檢查。
鯁喉急救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除了魚骨鯁喉,小朋友的吞嚥功能較差,不小心進食可令食物跌入氣管引致窒息。食物安全中心曾表示,部分食物比較容易滑入氣管或封住氣管,幼童的家長要特別注意,因應幼童的情況避免選擇此類食物,或把食物剪碎成小塊才讓幼童進食;而幼童進食咀嚼時,亦應坐直、不應走路或遊戲時進食。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 6種幼童容易鯁喉食物
小孩哽塞3個正確處理方法
如果發現小朋友哽塞,首先要保持冷靜,再了解小朋友是否能咳嗽或說話。如果能咳嗽或說話,可以鼓勵以咳嗽吐出阻塞物;如果屬於完全性氣道阻塞,則未能咳嗽或說話,而且未能將阻塞物咳出,但仍然清醒,應施行「拍背法」協助吐出阻塞物,同時考慮報警求助。
香港紅十字會曾接受「Oh!爸媽」邀請進行以下急救示範,亦可按此觀看相關急救影片。
施行「拍背法」步驟
- 施行「拍背法」步驟
- 1. 站在傷者較後的位置或使傷者單膝跪在地。
- 2. 用一隻手支撐傷者的胸部,讓傷者向前傾,使阻塞物鬆脫時,便可從嘴裡吐出來,而不會順着氣道下滑。
- 2. 用一隻手支撐傷者的胸部,讓傷者向前傾,使阻塞物鬆脫時,便可從嘴裡吐出來,而不會順着氣道下滑。
- 3. 用另一手掌在傷者背部大力拍打背部兩肩胛骨之間五次,每次約一秒。
- 3. 用另一手掌在傷者背部大力拍打背部兩肩胛骨之間五次,每次約一秒。
- 4. 拍打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衝擊減輕阻塞,如果拍打後能夠解除氣道阻塞物,便可以停止拍打,並不需要做滿5次。
- 4. 拍打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衝擊減輕阻塞,如果拍打後能夠解除氣道阻塞物,便可以停止拍打,並不需要做滿5次。
施行「推腹法」步驟
如果「拍背法」未能解除氣道阻塞,可改用5次「推腹法」。「推腹法」是利用外來壓力按壓傷者腹部,令橫膈膜急速向上提升,迫使肺內空氣壓縮及氣道內產生一股急劇的外衝氣流,將呼吸道內的阻塞物迫出。
- 施行「推腹法」步驟
- 「推腹法」是利用外來壓力按壓傷者腹部,令橫膈膜急速向上提升,迫使肺內空氣壓縮及氣道內產生一股急劇的外衝氣流,將呼吸道內的阻塞物迫出。
- 1. 站在傷者背後或使傷者單膝跪在地,用雙手環抱傷者腹部。
- 1. 站在傷者背後或使傷者單膝跪在地,用雙手環抱傷者腹部。
- 2. 使傷者向前傾。
- 2. 使傷者向前傾。
- 3. 一隻手緊握拳頭,再放拳頭在肚臍和劍突之間。
- 3. 一隻手緊握拳頭,再放拳頭在肚臍和劍突之間。
- 4. 用另一隻手抓住拳頭,用力向內和向上推壓(每次約一秒)。
- 5. 重複以上步驟5次,但每次推壓動作需分隔幾秒。
- 若仍然未能清除阻塞物,請繼續交替進行5次「拍背法」和「推腹法」。
小孩哽塞 (昏迷) 急救處理方法9部曲
如果傷者轉為不省人事或發現時已無意識,可參考以下急救方法,亦可按此觀看相關急救影片。
- 小孩哽塞 (昏迷) 急救處理方法
- 1. 從背後扶抱支撐着傷者,將傷者平放在地上,着地時請小心保護傷者頸部及頭部。
- 2. 檢查傷者反應,如無反應,請高聲求助;如未有支援,應立即致電999求助。
- 3. 用按額托顎法,替傷者打開及檢查氣道,如可見阻塞物,可用手指小心將異物取出。
- 3. 用按額托顎法,替傷者打開及檢查氣道,如可見阻塞物,可用手指小心將異物取出。
- 按額托顎法:上身手在傷者前額並向下按,令傷者頭部向後傾斜。同時將下身手的中指及食指,置於傷者之近身下頜骨,用手指將頜骨向上托高。
- 4. 檢查呼吸。
- 4. 檢查呼吸。
- 5. 若傷者沒有呼吸,我們會灌氣兩次,如果見傷者胸部沒有起伏,即代表灌氣不成功。
- 5. 這時候,要重新調整傷者氣道,確固定人工呼吸面膜,再嘗試灌氣。
- 6. 如果仍然不成功,要施行30次胸部按壓。
- 7. 檢查氣道,如可見阻塞物,可用手指小心將異物取出,然後再灌氣,以及檢查口腔。
- 7. 檢查氣道,如可見阻塞物,可用手指小心將異物取出,然後再灌氣,以及檢查口腔。
- 8. 若仍然無法灌氣,表示氣道仍然受阻塞,請重複第6至7項步驟。
- 8. 若仍然無法灌氣,表示氣道仍然受阻塞,請重複第6至7項步驟。
- 8. 若仍然無法灌氣,表示氣道仍然受阻塞,請重複第6至7項步驟。
- 9. 成功清除阻塞物後,再次檢查傷者反應和呼吸:如回復呼吸,請放置於復原臥式;如沒有呼吸,便進行心肺復甦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