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 出國 留學的考慮因素(二)子女的適應能力|陳筱芬教育博士
2023-11-29
提到子女 出國 升學問題,絕大部分父母可能都會很關心不同國家的學費、學校排名、學科優勢等,但我們有沒有關心過 海外升學 這件「大事」,會否對子女的 心理 成長帶來影響?
在家長眼中,一年用幾十萬元送孩子出國,無異於給孩子鋪展了一條通向未來成功的光明大道。無論怎樣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踏上這條坦途。果真如此麼?在我自己以往的 留學 生涯,延伸至今日身邊朋友子女的個案,很想讓家長確實明白:不是每一個同學的升學大道必定平坦!學成歸來亦不是理所當然,當中就是牽涉了孩子成長和適應的心理壓力。
親子旅遊推介名人育兒心得
早前在暑假期間,很多留學生回來到度假,我聽到很多 留學 故事,有成功也有失敗的。看看下面真實的留學失學回歸案例,也許提醒家長在子女出國前,應該細心部署,以免期望與現實落差。
環境不適應 導致行為情緒問題
敏敏(化名)今年十六歲,父母本打算送她到加拿大的寄宿學校,但因姨媽也在加拿大,可以得到照顧,就把敏敏送到了姨媽家,並打算讓她在海外讀高中、考大學。沒想到僅僅半年後,敏敏就自作主張,執意搬出去跟幾個同學租房合住。然後,父母頻頻收到學校通知,要求父母赴學校面談。於是,他們匆匆趕到加拿大後,才知道敏敏經常無故曠課、多門考試不及格,甚至根本不去考試!
他們盤問之下,敏敏招供了:「住在姨媽家不開心!她家在郊區,沒有社交生活和活動,所以與同學租房合住。」又因為英語不好,上課吃力,她索性不去上課,成天躲在家裏上網玩遊戲。
由於不想她半途而廢,父母決定讓她繼續留在國外,每天請姨媽電話監督。他們本希望敏敏至少可以把高中讀完,誰知她非但不上學,還謊話成篇哄騙父母,無奈之下唯有要她回港。
剛回來時,要找學校就讀顯得非常困難,終於找到了學校肯接收敏敏,沒過多久她卻又開始鬱鬱寡歡、自卑、不願出門、脾氣暴躁。原來,當年她的同學早已高中畢業兼考上大學,而自己卻要留班重讀。看見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學如今都比自己強,敏敏無法接受這個現實,自暴自棄,不願上學。最終,只能向心理醫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