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師:孩子情緒問題多源自家庭 父母爭拗對孩子影響深 政府宜重視家庭治療

2023-11-22


本港學童自殺問題日趨嚴峻,教育局指出,2023年截至10月「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的數字為27宗,估計是受疫情及復常後學生需要面對較大挑戰所影響。專攻「 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的「亞洲家庭治療學院」創辦會長兼臨床總監李維榕表示,很多孩子情緒和行為問題個案,源自家庭層面,需從家庭入手。

很多個案離不開家庭糾纏

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位於中環砵典乍街4號的亞洲家庭治療學院以成為「修復家庭關係」平台為目標,協助不少求診多年仍受情緒問題困擾孩童解困。在中港處理逾500宗案例的李維榕指,自殺問題成因複雜,非單一學業、愛情或生活壓力導致,「很多個案離不開家庭糾纏,孩子擺脫不了,便認為唯一出路是死亡。」即使孩子被診斷為抑鬱症或身心症,也無助解結。曾有11歲女童常自殘、發脾氣且事事與母親作對,被診斷為抑鬱症後,她與父母均認為反叛行為全因「這個病」。惟進行家庭對談後,李發現女童的長姐小時候也有抑鬱,更曾欲跳樓輕身,「同一家庭有2個女出事,常人或認為與遺傳基因相關,但姐妹言談間透露一直對父母角力感焦慮。」原來,其父母素日很少交談,交流模式多是母親抱怨,父親則沉默直至爆發,令女兒常處於窒息壓力中。

團隊則在治療時以儀器實時量度孩子生物反饋(Biofeedback)數據

李維榕指,有研究發現大腦反應是一種「編程」,父母長期對峙很易「編程」了小朋友,部分人會出現頭痛、嘔吐、腹瀉等身心症徵狀,或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表徵。她指,夫婦易怪責伴侶「唔識教仔」,難反思自身。團隊則在治療時以儀器實時量度孩子生物反饋(Biofeedback)數據,令父母能觀察到具體變化:「即使父母不鬧交,當孩子看到他們沉默對峙,也會有動物面臨危機反應,如手汗急增,心跳快至每分鐘184次;也有人心跳變慢,如動物知難逃威脅要扮死。」學院臨床聯席總監吳敏倫補充,生物反饋法本用於性治療,團隊20多年前引入家庭治療中,因數據無法自主控制,更為客觀,「父母看說『有乜證據是我問題』,看到數值便無法不承認。」

治療目的是讓父母意識自身對孩子影響

李維榕指,「病於關係」要「療於關係」。對年幼孩童,治療目的是讓父母意識自身對孩子影響。對較年長的青少年,則冀助他們學會抽身,「有個案選擇留學英國,利用時差免捲入父母糾紛。」她笑言,家庭治療不等同團結家庭,努力後行不通,能脫離也是成功。團隊期望,政府能理順輔導分工,以家庭治療為首步,先識別個案與家庭因素是否相關及受影響程度後,才考慮作其他介入,可望更善用資源,減少過度診斷及用藥情況。

記者:脫芷晴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青少年輕生個案增 專家指港孩被養成「小霸王」「公主病」建議進行「失敗教育」 學輸 鍛鍊抗逆境能力

3個月22宗學生企圖輕生15人離世 個案較去年同期升1倍 學者籲多關心青少年|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熱門文章

12歲女童為提神 一日至少飲3杯 咖啡 致中度貧血 4類人不宜盲目飲用咖啡
11-02
全家確診 糖尿病 醫生揭三餐必加1物惹禍:發病率100%
09-26
減肥瘦身 | 狂吃 零食 停不下來?營養師揭5大原因 逐個擊破解決為食問題
10-25
與天地對話 | 姜皓文 罕談身世 未見過生父 12歲喪母後擔起照顧弟妹責任
11-22
中環歐陸貿易中心工業意外 18歲VTC學徒墮扶手電梯槽底 困1小時不治
11-22

食物營養|營養師+中醫師教你識破 蜜糖 潤燥禁忌 推介2款解秋燥小食
2024-11-23
皮膚炎|皮膚軟組織發炎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2024-11-22
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1個多月大嬰兒染病亡︱附傳播途徑+治理及預防方法
2024-11-14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2024-11-13
醫療支援 | 調查:已婚港人需經濟支援上、中、下三代的日常生活或醫療開支 生活負擔沉重 56%復康港人因長期病歷致保障缺口
2024-11-12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2024-11-1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