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輕生個案增 專家指港孩被養成「小霸王」「公主病」建議進行「失敗教育」 學輸 鍛鍊抗逆境能力
2023-11-14
近期青少年 輕生 個案急增。有專家認為近年年輕人普遍缺少了經受挫折的機會,變得很「脆弱」,一旦遇到困難便難以承受,幫助青少年走出自盡陰霾,除了需要家長和學校的教育,當局制定教育政策時,也不應只重視學業成績,卻忽略了學生對抗壓力的心靈教育,社會各界包括市民也應認識和支持「失敗教育」,讓青少年「未學贏、先學輸」,從中鍛鍊他們對抗逆境的能力。
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漢明表示,青少年自殺個案增加其實不是近期才發生,過去5年已有此趨勢,認為主要原因是普遍學生在生活富足的環境下長大,缺少了經受挫折的機會,因此變得很「脆弱」,一旦遇到困難或不如意事情,部分人會選擇自毀,而疫情期間令青少年缺少了與同輩相處的機會,或因此較少機會與人傾訴,此情況會是加劇自殺問題的催化劑。
司徒漢明指出,青少年成長的道路不會一直平坦,總會遇到不少困擾和不如意,包括學業、感情、人際關係、前途問題、個人形像等,而家長普遍過份溺愛子女,導致不少兒童成為表面兇惡、實際軟弱的「小霸王」,或是罹患「公主病」、「王子病」的青年男女,他們往往遇到挫折後未能正面應對,「以往工作經驗發現,溺愛子女問題佔了70%,虐待兒童問題只有不足10%。」
為讓兒童及青少年能承受生活必須面對的壓力和不如意,司徒漢明認為有必要進行「失敗教育」,家長可教導子女「未學贏、先學輸」,懂得從挫折倒下之後站起來;學校教育方面,也可仿傚日本的中學和小學,讓學生打掃校園,以及在露營期間自行鑽木生火等求生訓練,從中令學生「捱苦」,「父母也可以製造機會給子女『捱苦』,從中鍛鍊「抗逆力」,即對抗逆境的能力。」
司徒漢明總結,幫助青少年走出自盡陰霾,除了需要家長和學校的教育,當局制定教育政策時,也不應只重視學業成績,卻忽略了學生對抗壓力的心靈教育,社會各界包括市民也應認識和支持「失敗教育」。
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