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飲擇食與身體觸發「保護機制」有關 專家:出現2情況小心患病
2023-10-23
雖然不揀飲擇食是好習慣,但非每人都能做到,外國有專家表示,抗拒食某些特定食物,應與身體觸發的保護機制有關,提醒若有出現焦慮、憂鬱等情況,應要適時求助心理醫生,因為可能已經患上「迴避/節制型攝食症」(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ARFID)。
引述《紐約郵報》報道,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Jennifer Carter表示,如果進食某種東西之後,產生噁心、嘔吐等情況,可能代表它對身體有害,「某些情況,像是懷孕、感官問題,甚至遺傳也會產生影響。」
Jennifer表示,若對某些食物,像是蘑菇、番茄、某些蔬菜反感,也許就與身體的保護機制有關,這種厭惡並不一定值得擔憂,除非它對生活、心理、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這就有機會患上「迴避/節制型攝食症」(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ARFID),此時應向專科醫生尋求協助。
報道指出,ARFID與厭食症類似,與過度限制進食類似,可能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急劇下降,但其病因與「容貌焦慮」無關。身兼作家的美國營養師Jessica Cording表示,ARFID的症狀不像其他飲食失調症患者般擔心體型或外表,或是害怕體重增加,但同樣會經歷營養不良所致的健康問題。
Jessica提醒,並非所有挑食的人都有飲食失調症,同時呼籲若對特定食物的反感明顯造成精神負擔,像是嚴重焦慮,甚至身體機能受到干擾,很可能是飲食失調的症狀。
ARFID是一種新型的飲食失調症,通常患者只食他們喜歡的食物,對於不想食的東西會有噁心、一種快要死掉的感覺,由於目前相關研究所知甚少,常被家長以為是揀飲擇食;若有過敏、易被食物噎到,或是嗅覺、味覺高度敏感等都是前期的徵兆,嚴重者將伴隨許多健康問題,如有憂鬱傾向、飲食失調、嚴重缺乏維他命、視力退化。
獲星島頭條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