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塘宣道小學開創STEM新科目 不設考試寓玩樂於學習 投入創科比賽屢獲佳績
2023-09-05
傳統私立名校 宣道小學 (下稱宣小)於1955年創校,至今邁進接近70年。近年校方積極將STEM帶入課程,獨立成科增加課堂時間,更與中文大學合作建構新式STEM課程,強調實踐與應用,裝備同學應對未來社會因急速挑戰。此外,同學熱切地投入創科比賽如Lego或Micro:bit模型,盡展潛能屢獲佳績!
掌舵學校3年的吳麗芬校長帶領學校承繼傳統和創新,她表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工智能AI及ChatGPT橫空出世,可以預見這些技術深遠地影響小朋友生活,故此學校角色需要引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並帶領他們適當使用新興工具。」
實踐全人發展
宣小向來重視學生多元發展,以優越學業、音樂、體育等方面見稱,校方貫徹多年全人教育的理念,希望把學校打造成「一個燃亮孩子的地方」——希望在每個孩子在六年的學習生涯中,找到自己的發光點。學校除了重視學生學業發展,更着重發展多元興趣如體育、藝術、音樂、跳舞、辯論等,從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這亦是該校受不少家長熱捧的原因之一。
「樂在其中,享受學習過程」
吳校長期望宣小同學愉快學習,樂在其中,享受學習過程。她透露,自兩年前宣小積極推展STEM教育,設計校本科技課程,整合資訊科技科、科學科及常識科,開創新科目「綜合科技科」——以科學(Science)、資訊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為主的綜合課程。
課程強調科技知識與應用實踐,循序漸進地把電腦技巧、科探技巧、編程等內容滲透在6年課程中,鼓勵學生探索,提升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索能力,讓學生通過情境學習,深化知識。此外,課程不設考試,透過進展式評估及總結式評估,老師可以了解同學表現,同時讓同學反思研究成果。
上年開始,宣小與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合作建構高小STEM課程,加入Lego等開放式教具,學習機械及編程。同學參與課堂上「動手做」活動,提升思維技巧和分析能力,助建立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在硬件方面,校內增設很多創科活動和設備,包括STEM專用教室提供活動式桌面,方便學習進行製作模型活動、3D painting器材,走廊設有STEM牆,同學可以在小息期間一同合作拼砌管道讓球通過,發展大腦小宇宙。
- 吳麗芬校長
- STEM牆
- STEM專用教室
科探實踐與應用
任教綜合科技科曾雅麟老師表示,過往STEM內容融合在常識科和電腦科中,這次重整結合科學及工程應用,目的是訓練同學科學驗證、設計循環、編程活動和動手實踐,培養創造力及創新思維、協作及解難能:「從前每週循環週課程只有兩節常識科,把綜合科技科獨立成科後,同學都對此反應十分熱烈。加上老師可以專科專教,發揮所長,大大提高教學質素,為學生打好學習根基。」
課程內容上,校方把LEGO加入課程中,透過玩樂式學習,提升協作解難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引入「CodeSpark」學習編程的闖關遊戲,這遊戲結合了排序、除錯、循環等技巧,從中激發學生自學精神。
實踐是學習的最有效方法,同學需要學習將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連結,從而深化知識。同學學習科技原理後,都設有專題習作或STEM實物製作活動,期間他們要配合不同情境提出問題及各種解決方案。
譬如「風扇大挑戰」課程上,學生需要投入不同使用者角色,例如思考老人家使用的風扇、在熱帶雨林中使用的風扇,探究作品應如何改良才能發展最大效能。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解難能力,希望讓他們長大後,運用所學解決社會問題,貢獻社會。課堂上強調同學主動提問,同時有不少小組合作和匯報的機會,有助提升表達及合作能力。
- 低年級一、二年級學習編程、電腦技巧、科探技巧即預測、觀察、測試及記錄;三、四年級認識從圖像至文字程式,如機械車運作;五、六年班課程中,學習公平測試、實驗分析、記錄實驗方法,加入傳感器內容,例如製作交通燈系統、採用開放性教具Lego製作機械手臂執垃圾、機械車上斜路等。
- 於STEM課程框架之下,APSKT就CodeSpark、Scratch Jr、Scratch 3.0、3D打印、Lego Wedo、Spike Prime、Google Apps和人工智能等課題制訂課程內容。
- 宣小推行普及教育,每個同學可以參與學習編程,通過「動手做」提升學習動機。綜合科技科採用開放式教具如Lego,讓學生製作機械車上斜路,學習勢能轉換成動能。學生們經過自發思考,運用不同形狀Lego如滾輪或滾條狀Lego製作輪子。
- 任教綜合科技科曾雅麟老師表示,過往STEM內容融合在常識科和電腦科中,這次重整結合科學及工程應用,目的是讓同學應用創科理論思考解決社會上難題。
對外創科學習機遇 培養關懷社會精神
學校裝備同學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積極為他們創造更多STEM 的機會,鼓勵他們參與活動式比賽,例如AI編程測試假圖(證書、身份證)、Lego 、Micro:bit模型等,更組成創科校隊,在校外公開比賽屢獲佳績!比賽是為了引發學生對科探有更進一步的發揮,同時滲透關懷社會、保護環境等價值觀,培養同學成為具敏銳的社會觸覺的人。
綜合科技科主任梁子傑老師指出,自開設STEM課程後,學生對科創活動反應熱烈,創科校隊在今學年新增了一個Lego比賽訓練班,由老師及香港區Lego比賽主辦機構導師一同訓練學生,反應相當踴躍,已一再加新班,直到STEM房不敷應用才停止收生。

綜合科技科主任梁子傑老師指出,自開設STEM課程後,學生對科創活動反應熱烈,創科校隊在今學年新增了一個Lego比賽訓練班,由老師及香港區Lego 比賽主辦機構導師一同訓練學生,反應相當踴躍,已一再加新班,直到STEM 房不敷應用才停止收生。
創科校隊同學分享
盛產「學霸」的宣小,同學在「玩樂」比賽都有優秀的表現,即了解創科校隊同學分享:
- (左至右)6A程天懿、5D楊俊皓 、5A周伊諾、5A徐貝滔、58羅清行
- 6A程天懿表示,在眾多比賽中,我得着最大的是參與Lego League legacy,比賽需要製作機械人完成一系列任務,當中機械人遇到錯誤辨別方向等困難,感謝老師悉心教導,點出限制機械人的步數,顏色識別的方法,讓我思考重新解決方案,應用平日所學概念解決問題。
- 5A周伊諾指,能夠參與比賽我十分開心!在皇仁舉辦的「第七屆小小發明家」大象過橋的比賽中,我和隊員需要製造一道能夠凌空橫跨兩張桌子的橋樑,桌子間距離為22 cm,更要求橋樑可以承重330ml的汽水。得悉上述要求後,我們不停嘗試,採用3D painting 技術研製以PRA膠製橋樑,亦研究不同結構的橋樑所承重能力,從失敗中學習,最終我們成功製造一度僅重8g的膠製橋樑,完成比賽的要求,更是在各隊伍中的橋樑中屬最輕的,最終獲勝!
- 5A徐貝滔分享,我最深刻的是參與環保促進會舉辦的第21屆環保模型設計比賽,比賽要求以環保物料製作紙橋樑,比拼承受最多的紙包飲品。我們經過多次網上搜集資料,發現彩虹形式最為堅固,並採用舊雜誌、報紙、紙皮製造橋樑中心結構,將紙張卷成一條條細小紙卷,固定中心。我們經過4個星期反覆嘗試,作品在比賽日成功承受300多包飲品,更獲得橋樑建設獎小學組(冠軍)和設計獎小學組(冠軍)兩個獎項。
- 第21屆環保模型設計比賽
- 58羅清行道,在Code Combat 編程比賽中,我學習到除錯及解難概念。我們在競技場發揮編程技巧,建立策略計劃機械人每一步,讓我方保留最多生命值。進入八強時,可以跟港澳台不同選手交流競賽。
- 5D楊俊皓指,在創科比賽中, 我最深刻教聯會舉辦的「科創•起•承 青年科技創新教育計劃」 機械人競賽,我和組員們創作四腳機械人跟其他隊伍比拼最快。比賽時,一開始我們落後其他隊伍,但因為其他隊伍出現故障,我們反超前最後以數cm優勢贏出比賽。完成比賽後,主辦方更安排我們參與師友計劃,參觀中國銀行的科研中心,了解中銀近年在區塊鏈、元宇宙、機械人自動化的最新發展方向。
- 「科創•起•承 青年科技創新教育計劃」 機械人競賽
入學貼士
該校平均每年3,500人報名收160人,當中60個名額由宣道幼稚園直升。9月開始小一入學申請,11月設第一輪面試,主要考核中英數等基礎知識,老師會在言談間了解小朋友家庭生活和學習情況,亦設有遊戲時間,為要了解小朋友間互動情況。面試完成後,學校會邀請部分家長進行面談,而收生結果將會12月會公布。
撰文:曾樂瑤
攝影: 鄭慧盈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