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無胃口=「 生積 」? 中醫師拆解背後原因+2大預防方法|中醫爸B
2023-07-20
部分爸爸媽媽或許認為,小朋友不喜歡食正餐,而蛋糕、糖果等亦有一定熱量,於是給他們進食以「飽肚」,但有中醫師指出這是錯誤的想法,長遠影響代謝問題,亦容易令小朋友出現胃口差等「 生積 」問題。
小朋友無胃口=「生積」? 中醫師拆解背後原因+2大預防方法
甚麼是「生積」?
近日Blogger 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 在社交平台發帖分享小朋友「生積」成因及預防方法。他指出,在中醫角度「生積」是「小兒疳證」,即指體形消瘦,飲食異常或減少,面容萎黃,精神欠佳或煩躁不安等症狀,一般出現於5歲或以下兒童。
「小兒疳證」成因︰
由於嬰幼兒時期的臟腑嬌嫩,發展尚未成熟,但部分家長怕他們食不飽,生長發育落後,於是一直「強餵」各種食物或營養補充品;因為臟腑未能及時完整地消化吸收,而有關物質會阻礙脾胃運化功能。除飲食過量外,一些肥甘厚膩及生冷食物亦會損傷脾胃氣血,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即是「脾虛」。《諸病源候論》:「蒸盛過傷,內則變為疳,食人五臟」,是指「疳」是內傷慢性疾病,甚至可傷及五臟。
「小兒疳證」分類︰
主要分為疳氣、疳積、乾疳三類,還有眼疳、口疳、疳腫脹等兼証,而香港以「疳氣」為常見。「疳氣」主要表現為體重不增,面色萎黃,毛髮稀疏,大便時稀溏時秘結。
2大方法預防「生積」
馬琦傑醫師指要預防「生積」,可由按摩及食療入手:
小兒按摩手法
1. 正捏脊
位置:背部脊柱
手法:正捏脊法是由龜尾向大椎拿捏(由下至上)
2. 清補脾
位置:大姆指外側至赤白肉際處
手法:來回推
3. 運八卦
位置:掌中圍繞掌心內勞宮穴一周
手法:用運法,由乾宮起至兌宮止,周而復始。
4. 推大四橫紋
位置: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根連掌面之橫紋正中
手法:用姆指端自食指根推至小指根,來回推。
日常食療
早上飲(隔日) – 小兒健脾茶
功效:健脾行氣
材料:太子參 2錢、陳皮 1角、炙甘草 1錢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水滾後煲15-20分鐘即可。
下午飲(每日飲) – 紫淮山水
材料:1小匙紫淮山粉、暖水150ml
做法:將所有材料攪拌即可,1歲以上可加麥芽糖。
肚脹食療 – 消食化積茶(有需要時服用)
功效:消食化積
材料:炒山楂 1錢、炒麥芽 1錢、焦神曲 2錢、陳皮 1角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水滾後煲15-20分鐘即可。
文章獲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授權轉載
作者:中醫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