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發興趣】英華小學推STEM 「夢工場」
2016-06-20

教育局近年積極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不同學校都摸索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方式。直資學校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認為,STEM教學重點應先引起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再給予機會讓學生動手實踐,學校並要求老師專科專教;又改變課室為可讓學生動手做木工的「夢工場」及創意媒體科技教室(iLab),務求訓練配合社會發展的STEM人才。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更新及強化科學、科技及數學課程和學習活動,今年《施政報告》更提出鼓勵學生選修與STEM相關學科。事實上,課程發展議會在去年提出將更新小學常識課的課程架構,包括更新課程內容、增潤有關應用科學與科技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學與教活動、促進教學法並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應用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基本科學過程技能,最近更向每所官立、資助及直資小學發放一筆過十萬元津貼推動STEM教育。
建「專科專教」團隊
常識科的諮詢在六月底才公布結果,惟不少小學已在課程開始加入STEM元素教學,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表示,學生在成長期間,對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學校應「趁學生的黃金六年」幫助他們加以發展,因此在課程設計上,先會引起學生興趣和學習動機,再在課程內給機會讓他們嘗試和探究,「為何有不少學生走出課室便會忘記剛才的課堂內容?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動手嘗試的經歷。將其納入課程內,便能有系統發展學生的興趣。」
︿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中)表示,要先引起學生對科學、科技的興趣,再給他們機會嘗試和探究,方可事半功倍。
她舉例指,STEM其中包括數學科,簡單如量度物件,每個學生的經歷已很不同,「教育最失敗是強調標準答案,要求學生必須跟足程序得出答案,只有學生自己獨自動手做的學習經歷,才能轉化為知識,在他們腦海留下深刻印象。」
學校自轉為直資開始,便建立專科專教的團隊,林指,老師是推行優質教學最重要一環;學校又提供硬件幫助學生,將舊有的語言室改為供學生做木工的「夢工場」,讓學生動手製作電容車、四足機械人等;至於iLab內有不同互動電子產品,可讓學生接觸最新科技。
記者:林家晴
圖片:星島圖片庫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