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患病期間被逼隔離 令親子關係一度疏離 媽媽領悟 : 健康最重要,可以陪着小朋友一起走下去

2023-04-28


人生無常,當你已為幸福已牢牢握在手之際,老天總會給你一些考驗,令你措手不及。

任職教師的廸雅媽媽與丈夫育有一子正正,一家三口親密無間,奈何突如其來的疾病,為廸雅媽媽帶來巨大的衝擊,更砸碎了她和孩子的的親密聯繫。抗癌之路縱然辛苦,但面對愛子對自己逐漸疏離更讓廸雅媽媽感到痛心,幸得香港癌症基金會彩虹會的幫助,讓他們逐漸修復親子關係。

曾經,廸雅媽媽覺得工作和金錢很重要,但經歷患病再康復後,她現在覺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可以陪着小朋友一起走下去。」

毫無預兆的 淋巴癌

2019年10月,迪雅媽媽在一次按摩後感覺頸部有點痛,入院檢查後,發現肩頸有陰影,當時醫生只以「你出院啦,兩個禮拜後再返嚟覆診就OK」結束了面診,與醫生輕鬆的對話氣氛令她以為自己身體沒大礙。

覆診前某一天她突然不停嘔吐,被緊急送入院,經檢查後被告知有一個逾10 cm的惡性淋巴瘤,屬於第二期 淋巴癌 。

由發現自己肩膀位置有陰影,到確實患上淋巴癌,一個月的時間內曾被轉介至外科、骨科、腫瘤科、最後才是「對口」的血科,令廸雅媽媽無奈又徬徨。得知患癌的一刻,迪雅媽媽坦言十分無助,忍不住在醫務室裏哭了出來,既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家人,更加擔心當時只有5歲的兒子正正……..

「冇諗過自己會有呢個病,自問平時的作息同飲食都算正常健康,醫生就話可能同我嘅壓力有關….

^迪雅媽媽患病期間需在手臂上插上喉管配合治療,曾被兒子認為是令媽媽不再愛自己的「元兇」。

^治療期間,醫生提醒不能讓別人碰到針口。

接受治療母子被逼分開

無奈、慌忙、無助、擔憂加上治療的辛苦,迪雅媽媽內心的煎熬,難以向外人道,更何況只有幾歲的兒子?她回想,接受治療的這段時間,就是與兒子關係變差的起點。

她在接受治療期間不能生病,尤其是發燒,否則會延誤化療的治療,甚至影響到她的生命。

由於不是長期住院,除了需要定期到醫院接受治療,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但當時正值疫情嚴重期間,她不敢與家人有過多接觸,醫生尤其提醒,兒子上幼稚園時有機會感染的手足口病、流感等小病對於她來說都十分「高危」,以致令她不敢與兒子有過多接觸。

這種被逼隔離的狀態讓廸雅媽媽及兒子都難受,在患病之前她每晚都抱着兒子睡覺、摟着他說故事、經常會親親……這些親密無間的親子時間,突然終止,連照顧兒子的工作都要其他家人代勞,對一個媽媽來說確有苦說不出。

「當時其實話我照顧唔到佢,用我唔敢照顧佢嚟形容會比較適合。」

當時讀幼稚園K3的正正,只有5歲,家人雖然有向他解釋媽媽患病,但他理解不了為何媽媽不能再親親他?甚至不能拖不能抱?不能再給他講故事?

「佢知道我有病,亦都知道我因為呢個病可能會死,但就唔知其實呢個病到底係乜嘢。」廸雅媽媽表示當時兒子年紀太小,即使解釋給他聽,他也有可能理解不了。

有一次,因為手術,令她錯過了兒子的電話,兒子在她回家後埋怨:「你去咗邊!你又唔聽電話!你依家係咪已經唔鍾意返屋企?」原來兒子擔心自己而一直等到夜晚….縱使最後有向兒子解釋,兒子仍不懂諒解。

為了令藥物發揮最大效用,迪雅媽媽不得不在手臂上插上喉管,並且被叮囑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碰到或是撞到管子。

從做完手術的第一天開始,迪雅媽媽因為怕兒子會碰到自己的喉管,於是不敢再抱起或擁抱兒子,每當兒子想進房間找媽媽時,就會被爸爸或是婆婆以「唔可以㗎!你可能會整到媽媽㗎!你可能會搞到媽媽發燒㗎!」等理由,被拉出房間。

兒子雖然大概明白媽媽生病了,但當被迫不能與最親近的媽媽接觸,這種強大的落差感還是令到他誤會是因為媽媽的病、以及那條喉管,令媽媽不再疼愛自己。

^迪雅媽媽患病前與兒子去旅行時的合照


^迪雅媽媽在患癌前與兒子的關係親密無間

康復後更加身心俱疲

在經過大半年左右的化療療程,迪雅媽媽成功康復,但亦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

半年的疏離,令兒子跟她愈走愈遠,她嘗試重新跟兒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卻發現兒子會抗拒自己的接近,並會將自己的憤怒在日常生活細節中表現出來,包括動手打媽媽、會因小事而埋怨媽媽的病「最衰都係你嘅癌症啦」,雖然家人曾經向正正解釋媽媽的狀況,但都被他當成「耳邊風」。

迪雅媽媽沮喪地表示,情況一直到正正升小學後也沒有好轉。她曾嘗試聯絡學校社工幫忙,可惜未見效果,後來被轉介至學校的臨床心理學家,甚至被推薦為兒子找私家心理醫生,檢查正正是否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SD(自閉症)等的先天性疾病。經檢查後,一切正常。

迪雅媽媽直言,當時的身體狀況還是比較虛弱,在初步回歸工作後,有行路不穩、容易喘氣等的後遺症,又擔心自己的病情有機會復發,還要一邊處理與兒子的關係,可謂身心俱疲。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某天迪雅媽媽在Facebook無意中看到香港癌症基金會彩虹會的廣告。彩虹會主要為家中有5-17歲青少年的患癌家庭,提供不同類型的藝術治療工作坊,廸雅媽媽像是見到救星,於是火速與彩虹會的社工聯絡,決定帶兒子參加。

用相片尋回彼此愛的回憶

負責迪雅母子個案的藝術心理治療師 Abbie表示,正正在剛剛參加彩虹會的時候,也試過用踢桌子、拒絕回答問題等行為來表達他憤怒的情緒,但對他人並沒有攻擊性。她通過正正在作品創作的過程、對創作空間、工具的運用等觀察他對情緒的表達。

^主要負責跟進迪雅母子情況的藝術心理治療師 Abbie,正在介紹作品「流體畫」。

令迪雅媽媽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動是「親子相架」,當時迪雅媽媽自己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連說服兒子一起出門也花費了很多時間。

他們帶上了一家人的合照,整個過程是迪雅媽媽和兒子一邊回憶在拍攝不同照片時的故事,一邊使用姑娘提供的物料,包括顏色溫和的花、草、心心、星星等來裝飾屬於他們的相架。

她表示過程「畢竟有好多人,有啲『第三者』在場,所以佢(正正)相對嚟講會聽我講嘢,平時喺屋企我嘗試同佢溝通嘅時候,佢都會走開….」

兒子能夠在身邊一起進行活動、一起聊天,對廸雅媽媽來說是久違的親子交流,她覺得這是一次「十分有質素的親子時間」,讓她看到兒子的轉變,令她十分驚喜。

之後,迪雅媽媽經常帶兒子參與彩虹會大大小小的活動,包括只有小朋友參與的工作坊小組、媽媽也一起參與的親子工作坊等。前後用了一年時間,她覺得兒子有明顯的轉變和情緒上的改善,最令她感動的是正正開始懂得如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

^「親子相架」以及迪雅一家在彩虹會藝術治療工作坊創作的其中一些作品

^康復後的迪雅媽媽,身邊放著的都是他們一家曾經在彩虹會創作的作品。

她認為小朋友對不同情緒的辨識能力比較薄弱,所以正正一開始也只會用行為來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到後來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時,慢慢會願意和媽媽交流、溝通,例如當提及之前媽媽患癌的話題時,會告訴媽媽自己現在很生氣,請媽媽暫時不要跟自己繼續這個話題。

兒子通過彩虹會的活動接觸到更多人和事,彩虹會的臨床心理學家、藝術治療師和社工等一直充當母子的「調和」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解釋媽媽的情況,讓正正知道媽媽一直都很愛他。團隊的努力沒有白費,廸雅媽媽指現在的正正學懂體諒及理解媽媽。

「佢現在明白當初患癌症其實唔係媽媽嘅錯,因為冇人知道會唔會患呢個病,其實媽媽都唔想(患病)嘅。」迪雅媽媽表示兒子現在甚至會把這些話說出口。

 

兒子永遠都是我的第一位

歷經風雨,才會明白陽光的寶貴,差點失去健康及孩子的愛,康復後的迪雅媽媽有新的領悟:「以前我覺得工作和金錢都很重要,現在覺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可以陪着小朋友一起走下去。」

望着兒子,她心裏最想說的是:「媽媽真係好錫你,你永遠都係我的第一位。」

人生無常,能夠重回生活正軌,廸雅媽媽只希望:「做自己想做嘅嘢,活在當下。」

她亦鼓勵同路人,如果得知自己患癌,最重要是保持健康的心態,積極面對治療,若然同樣因為患病而令家庭成員與自己的距離變遠,必須尋求協助

「癌症患者在康復後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需要不同的支援,衷心感謝香港癌症基金會為自己一家帶來曙光。」

^兒子正正即場進行畫畫創作,相當用心和投入。

^只屬於迪雅媽媽和兒子的親子時間,期間不難聽到兩人的歡聲笑語,現在兩人關係十分融洽。

 

撰文及攝影:呂嘉卿

部分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其他閱讀:

人物專訪 │ 帶科學理論走出象牙塔 中小學STEM教學顧問 盧覺強 廣撒知識種子

人物專訪│5歲兒子患 腎臟綜合症 全職媽媽Vienn:「不要讓他覺得自己好慘,我們要面對現實。」

熱門文章

暖心故事 | 罹癌男子忍痛將愛犬 送養 750天後主人康復 人犬團圓惹淚崩
12-27
「牛下女車神」 李慧詩 帶領小朋友探索單車世界 促進SEN幼兒全面發展 分享4個「安全踩車」要點
12-21
名人專訪|名廚 沈依紅 「放風箏」育兒之道 :「要適時拉緊,也要適時放手」
05-27
51歲 姚樂怡 為9歲女兒慶生 愛女遺傳媽咪甜美樣貌 被譽為「最靚星二代」潛力股
12-26
北上注意︳「人類偏肺病毒」於內地大流行 14歲以下兒童感染顯著上升 醫生: 暫未有特效藥或疫苗可醫治
12-25

人物專訪| 血癌 男孩入讀醫院學校 學會接受生命的變化 未來盼做數學老師燃亮他人
2024-12-21
從舞台到杏壇: 陳伊玟 的「全人教育」樂章 |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4-11-28
人物專訪|快樂童年治癒人生 攝影師 劉翁 :「我就係孩子們最好玩嘅玩具!」
2024-11-11
人物專訪|15歲少年創運動義教平台 將運動樂趣帶給弱勢兒童 成首屆救助兒童獎青年獎得主
2024-11-06
人物專訪|7歲男童藉 足球 克服害羞 爸爸學習正向管教踢出父子情
2024-10-18
祝福,由麥鳳璋校長的名字開始|湯圓
2024-10-0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