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回流|為學中文媽媽攜女德國回流香港遊學 平衡兩地教育長短

2023-01-09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不少港人為了子女將來的發展而選擇移民外國,偏偏嫁到德國育有一對兒女的港媽Cherie卻反其道而行,選擇攜女回港遊學,皆因她希望平衡兩地教育長短,讓就讀小二的姐姐娜寶有所磨練,經歷另一套教育模式,同時體驗媽媽小時候的生活,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爭取時間陪伴香港的長輩,一舉三得。

育兒福利佳 最多放3年產假

過去六、七年,Cherie同時兼顧家庭、正職及代購副業,是名符其實的女強人。身兼多職的她說德國推出很多福利政策鼓勵生育,公司更會盡量遷就在職媽媽的需求。「德國幼稚園的上學時間非常彈性,可以靈活配合家長工作時間。以之前娜寶就讀的幼稚園為例,便容許家長在下午二至五時接走小朋友。加上普遍德國公司都是計工時,每周只需工作約35小時,期間可以自行安排上下班時間,方便隨時接送子女。」而且媽媽可放一年的有薪產假,會獲發約三分之二的薪金,產後第二、三年更可以向公司申請無薪產假。現時Cherie正在放第二年的產假,否則也無法帶孩子回港。

為了向家庭提供支援,政府亦會為小孩提供津貼。「有孩子的家庭還可以領『兒童金』(Kindergeld),津貼會支付至25歲,首名子女約有140多歐羅,第二個小朋友的津貼會再多些,直至第四個小朋友會去到上限的200多歐羅。」

Cherie早期曾因為未能適應而患上抑鬱症,直至女兒出生才有好轉。

重視自理能力

Cherie表示德國的教育會根據州份而有所不同,以她所住的圖林根州為例,大部分幼稚園都是純德語教學,只有三所推行雙語教學,包括娜寶曾就讀的幼稚園,提供英語及德語課程。另外當地幼稚園採用小班教學,整所學校只有五十多人。「他們的幼兒教育重點是學自理,基本上一歲便可以送孩子上幼稚園。」她解釋之所以會那麼早送孩子上學是因為德國媽媽在首一年可獲部分工資外,之後兩年只可停薪留職放無薪假,故有些媽媽會在孩子一歲時把孩子送到幼稚園,選擇重返職場。除了工作原因,Cherie和丈夫更希望女兒能在幼稚園獲得更多與人互動的機會。

Cherie指圖林根州是Kindergarten(幼稚園)的發源地。

港德教育截然不同

家長重視子女教育理所當然,總希望為子女安排最好的學校。女兒娜寶自小在德國接受教育,與香港重視發展讀寫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德國有不同教學理念的學校,包括港人熟悉的華德福、蒙特梭利等,亦有像娜寳所就讀,比較國際化的。「政府不鼓勵孩子在七歲前學字,反而主張從身邊事物、生活體驗中學習。比起在書本上認識大自然的動植物,更希望他們可以到公園親身接觸,默書、考試也是在七歲之後才有。」雖以玩樂為名,卻是開啟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發展潛力以及增加他們對生活的認識,灌輸一些生活上的基本概念給孩子。「德國部分大城市如法蘭克福可能會視幼兒教育為託管,但在娜寶的幼稚園是一套有系統性的教學。」Cherie對此十分欣賞,亦很重視與女兒的玩樂時間,但也想她在學習上可以更專心,盡力做到最好。「德國人管教比較寬鬆,正如我會要求先完成功課才玩耍,但丈夫則不會。」

Cherie感激丈夫數年來的百分百支持, 很有默契地互補不足,令她無後顧之憂。

Cherie直言起初也曾擔心女兒回港後會跟不上進度,特別是中文,覺得她將來會寫、會聽、會講已經足夠。「我們在德國住的城市沒有漢語學校,沒有唐人街,要訓練中文最好的方法便是回香港讀書。」在德國時,Cherie已經有讓女兒修讀網上普通話課程,一星期兩堂,於大學修讀語言的她認為語境最重要。「語言要用,要多聽多講才能學得精。由於當時的老師是台灣人,用的是繁體,所以現在回到香港讀書都能跟得上學校的中文課程。」她表示自己對女兒的成績不會過分要求,正如學校現時採用四級評核制度(第四級為最佳成績),娜寶考獲第三級,即符合學校老師期望,她已經「收貨」。她笑言:「有評估考試便溫習,有功課當然要完成,不會刻意催谷。每次跟女兒溫習亦不會超過一小時,周末盡量以休息玩樂為主。」不過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女兒居然在英文閱讀理解方面比較弱,要依靠拼音逐個字拼出來。「畢竟在德國也只是學簡單的英文單字,不像香港已經要看整段文章。」老師建議Cherie只要多跟女兒讀故事書便可以,問題不大。訪問前一星期正值娜寶學校的家長日,Cherie轉述老師指其實女兒在是次評估的成績整體來說是跟得上進度,與剛開學相比見到有明顯進步。「香港課程較德國深,例如去年在德國還在學四加三的個位數加法,今年在香港已經學三位數字的加法,在德國可能三年級也未學到這個程度。」

Cherie表示十分慶幸女兒能夠跟得上進度。

喜見女兒成長 快樂和壓力之間找平衡

為人父母,見到孩子進步固然高興。「以前在德國娜寶會很依賴,要爸爸叫起牀。現在即使要比以往更早起,她也會自動自覺起牀、刷牙、食早餐、上學,面對陌生環境亦能坦然面對。」而德國的老師也十分支持Cherie的決定,認為這是一個讓娜寳體驗的好機會,提升中英文水平外更能拓闊視野,對她的將來發展都有幫助。Cherie直言在懷孕期間已有讓女兒回港遊學的念頭,曾想過讓她在香港讀幼稚園,無奈因疫情而延至小學。「選擇小二是因為希望先讓她經歷一年在德國的小學生活,之後再回到德國的學校也不會覺得陌生、異樣。」回港之路困難重重,不過見到女兒的轉變,她認為再困難、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即使回到香港讀書,Cherie仍有讓娜寶學習騎馬、鋼琴、體操等活動。

德國的小學四年制,完成小學課程後仍有兩年時間可以回港就讀小五小六,而女兒亦希望再有機會回港讀書。或許有人質疑香港讀書壓力大,但在Cherie心目中沒有絕對最差,也沒有一定最好的選擇,最重要都是視乎個人需要。無疑德國輕鬆愉快的教育制度確實很吸引,但她認為「適當的壓力是有營養的磨練」,有時都需要一些壓力推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女兒感受一下另一套學習模式才有利孩子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Cherie提醒家長要為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不論在那裏學習,都要讓孩子感到開心、愉快,這樣才會有心機讀書,吸收知識。」Cherie舉例:「娜寶就讀的學校是Happy School,即使現在的課程比德國艱深,她也願意嘗試、挑戰。」

在升讀小學前,德國父母會為孩子舉辦入學儀式,做入學彩袋(Schultüte),象徵正式踏入人生另一 重要階段。

冀女兒認識中國文化

除了愉快學習,為了讓女兒認識中國文化,Cherie替娜寶選擇學校時亦刻意挑選中文課程比重較多的學校。她坦言:「因為娜寶在德國出生,沒有香港身分證,不能入讀本地小學,只能以外籍人士身分報讀國際學校。」儘管一些國際學校的規模很大及以外國課程作為賣點,卻不在Cherie的考慮之列。「現在娜寶的學校只有小學部,規模不及坊間有些一條龍的國際學校,但課程編排上更着重中文,而且有七成學生都是持特區護照的本地小朋友,讓女兒有更多機會跟local孩子接觸、相處。」因此學校的主要教授語言雖然是英文,但在日常交流之中不乏用中文溝通的機會。

Cherie指若選擇一所英文比例較多的學校便失去了送女兒回港學習的原意。

珍惜與長輩相處時光

夫妻倆決定讓女兒回港進行為期一年的遊學。「除了磨練娜寶和學中文外,也想女兒明白她是半個香港人,藉此認識媽媽的家鄉,培養歸屬感。」加上疫情下令Cherie覺得要爭取時間與家人相處,在能力範圍內讓父母多見孫兒。雖然現時要與丈夫分隔兩地,久不久德國香港兩邊飛,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但Cherie認為還是值得花這一年的時間留在香港。

三代同堂,樂也融融。

撰文:林詩敏

圖片:林詩敏、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玩具爸爸|3父子合作環保物料DIY玩具 冀兒子從創作中培養解難能力

移居日本|不願3歲女兒在高壓教育下成長 前補習老師及網店店主移居沖繩勇敢創業

熱門文章

人物專訪|15歲 少年製錶師 60小時打造人生第一隻陀飛輪 大膽追夢
09-15
忠心的朋友 ︱廚房失火濃煙密佈 領養5周 狗狗 狂吠咬女主人袖子 成功救下2個小孩性命
11-22
ADHD|未及時治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的潛在風險 兒童到成年可能出現的12個隱性傷害
10-22
宋仲基兩年抱兩湊夠「好」字! 報喜母女平安:公主非常健康
11-22
中環歐陸貿易中心工業意外 18歲VTC學徒墮扶手電梯槽底 困1小時不治
11-22

人物專訪|快樂童年治癒人生 攝影師 劉翁 :「我就係孩子們最好玩嘅玩具!」
2024-11-11
人物專訪|15歲少年創運動義教平台 將運動樂趣帶給弱勢兒童 成首屆救助兒童獎青年獎得主
2024-11-06
人物專訪|7歲男童藉 足球 克服害羞 爸爸學習正向管教踢出父子情
2024-10-18
祝福,由麥鳳璋校長的名字開始|湯圓
2024-10-08
人物專訪丨10歲基層女孩獲獎學金赴 劍橋大學交流 自小常進出醫院 夢想成為醫生救人
2024-10-03
人物專訪|資深社工黃鎮昌六年抱四 帶齊「日月星晨」4子 開露營車花一年時間環台
2024-09-2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