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牽大手|學習自理與規律 小一生的3大常規|Kelly媽媽

2022-12-21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曾提出五種規矩的類型,包括人身安全、道德觀念、健康習慣、人際關係及自理能力,其實,規矩是較具體的例子,幫助孩子掌握「界綫」(boundary)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

學習三大界綫

透過規矩,小朋友可以學習以下範疇的界綫:

1. 自然世界的界綫:因果關係

例如在自然世界中,從高處跌下或許會受傷,玩火可能會灼傷或燒毁家中的物品。這些自然界定律需要被尊重。

2. 人際關係的界綫:社交禮儀

在人際關係方面,適度的社交禮儀讓大家能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反之,踰越了別人的界綫會引起負面感受,甚至造成紛爭。

3. 個人喜好的界綫:我值得被尊重

有些規矩是建基於父母的主觀性,與個人喜好(preference)有關,未必可以解釋,但也值得被尊重。例如父母不想在家中養寵物,或假日想只有一家人去遊玩,而不想經常約會孩子的同學和父母等。孩子可以藉此學習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自己亦可以有主觀喜好。

筆者認為,小一生的常規可包括:

1. 時間表的訂定。星期一至日哪一天有甚麼課外活動或節目,孩子如果找到規律,有助發展自律性。另外,就是早、午、晚,甚麼時候起牀,甚麼時候吃午餐、做功課、玩耍、洗澡、晚餐、睡覺,固定的時間表是基本的常規。

2. 功課方面,做功課的環境須有穩定性,包括固定地點、充足光綫、沒有分心事物如電視、玩具等。做功課的過程亦可以有常規,例如︰做功課前喝一杯水,深呼吸三下;每做二十分鐘功課,有五分鐘休息時間;做完功課執拾書包等。

3. 自理能力方面,家長可讓孩子習慣自己穿校服,包括扣鈕、打領帶、扣皮帶等。家務上分擔如收拾玩具、洗澡後把衣物放入洗衣籃等。在學校要保持書桌和課室清潔、懂得自己交功課和通告、善用零用錢等。

適當拿捏平衡

最後,家長不用擔心子女守規矩會有壓力,畢竟孩子需要知道要求是甚麼,否則會感到迷惘;而且如果沒有因努力而達到要求的經驗,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當然,孩子需要足夠的規範去感受安全和安心,但太多規矩又會窒礙他們的發展,家長須按子女的性情和成長階段,自行拿捏當中的平衡。

文︰Kelly媽媽(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21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規矩與界綫〉。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小手牽大手|父母眼中的孩子|Kelly媽媽

小手牽大手|5大方法 培養孩子正面思維|Kelly媽媽

熱門文章

陪孩子成長需要「無用的等待」 所有的擔心都會過去!|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02-23
育兒漫畫|孩子逐漸長大,父母準備好「退出」了嗎?|牛媽彭小蹦
02-09
強逼子女道歉只會換來敷衍 專家:5個步驟助孩子知錯改正
02-16
武漢病毒研究所再發現新冠狀病毒 類似新冠病毒、SARS 宿主範圍更廣
02-23
廣西孕婦被高鐵行李擊中腹部 致胎盤早剝需緊急剖腹 經搶救後胎兒仍不幸夭折
02-21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陪孩子成長需要「無用的等待」 所有的擔心都會過去!|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2025-02-23
打機 有好處?日本研究:有利改善精神健康
2025-02-21
傷健共融?|湯圓
2025-02-21
大家庭人多熱鬧 不同的教養方式產生碰撞 應該怎麼做?|蘇飛正探險
2025-02-20
親子教養|應對小朋友胡亂擲東西9步曲
2025-02-20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