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現新冠、流感同時夾擊 感染數字大升 醫生憂蔓延至港 倡及早檢測及早治療 附外遊小貼士

2022-12-06


隨著新冠肺炎防疫措施放寛,生活開始回復正常,但踏入冬季,又是另一種傳染病——流感爆發的高峰期。兒科專科唐繼昇醫生表示近年因為新冠肺炎肆虐,市民戴了口罩,更注意衛生,令感染流感數字沒往年嚴重。不過本港新冠疫情前每年都有300至400人死於流感,而隨著防疫措施及入境限制放寬,加上歐美地區同時感染新冠及流感個案大升,單計流感個案也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並已進入今年的流感高峰期。變異的流感病毒更易傳播及有機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唐醫生擔心流感會如往年般爆發,提醒市民不要掉以輕心。


▲兒科專科 唐繼昇醫生

誰是流感高危患者?流感可致併發症甚至死亡?

曾確診新冠病毒病的患者的抵抗力低,唐醫生表示這類人士患上流感的機會較高,而嬰幼兒、長期病患者及長者也是高危群組,他們出現併發症及死亡率的機會比一般人更高。「嚴重併發症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可能會引致心臟衰竭,另外也有機會引致中樞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例如腦炎,嚴重的話會有生命危險。」

即使去年感染流感數字及死亡率沒往年高,但唐醫生表示也絕對不能輕視。「回顧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當時全球人口只有20多億,但卻有2000萬至5000萬人死於西班牙流感,比今次新冠疫情更嚴重,因此自此以後,專家及學者更著重預防流感大爆發。」而近日在歐美出現同時感染兩種病毒的患者,有更大機會出現重症、併發症甚至死亡,加上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不斷在變種,世界各地很多學者,包括香港衛生署都很擔心這個情況會蔓延。

感染徵狀相似,如何分辨自己患上甲、乙型流感,還是新冠病毒病?

感染新冠病毒、甲型及乙型流感均會出現類似的徵狀,包括發燒、發冷、頭痛、咳嗽、喉嚨痛及流鼻水等,單純根據病人的病徵難以判斷是流感還是新冠病毒感染,最可靠的方法還是做新冠及流感檢測並盡早求醫,才能對症下藥,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唐醫生表示診斷流感或新冠病毒病後的隔離和治療方案也大有不同,例如感染流感及新冠分別需要服用不同處方的抗流感或抗新冠藥物,「雖然治標的對症治療藥物都是退燒藥、止咳、收鼻水藥等,但這些都只能減輕症狀,並不能殺死病毒。」

在臨床醫學上來說,甲型及乙型流感最主要的分別是,甲型流感病情相對來說會比乙型流感嚴重,死亡率也較高,但也不是絕對的。「在2017-2018年度美國曾先後爆發過一次甲型流感高峰和一次乙型流感高峰,當時乙型流感的死亡率比往年明顯增加,共有6萬多人死於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比平時每年4萬多人死於流感多很多。」但唐醫生相信,無論是甲型流感病毒還是乙型流感病毒,也一直在變種,所以不要以為乙型流感沒那麼嚴重,而事實上,現在的流感疫苗都是四價疫苗,用來預防兩種甲型流感和兩種乙型流感。

及早分辨患上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病 治療效果更理想

任何疾病都是及早發現,及早醫治的效果最理想,唐醫生表示,若出現併發症才進行治療,效果會較差,因此建議市民一有徵狀,可以先自己進行流感和新冠快速抗原測試,能及早知道自己確診哪一種疾病,快速地求醫對症下藥,「因為發病5日內食藥效果更理想,能減低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

唐醫生表示,往年診所內都有提供流感測試,但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因為病人的安全問題沒有再提供,如果市民需要進行流感抗原測試的話,暫時只能到醫院接受檢測或者自行進行流感快速測試。「不過醫院檢測有一定的風險,加上急症室輪候需時,如果小朋友不舒服也要家長陪同,比較麻煩及有更高感染風險,建議可以使用流感快速抗原測試自行檢測,更方便快捷。」

唐醫生表示,市面上有單獨檢測新冠或流感的快速抗原測試劑,也有同時檢測新冠、甲型及乙型流感3種病毒的快速抗原測試劑,15分鐘即知自己感染著哪一種病毒。

旅行小貼士:去歐美地區特別小心

歐美地區天氣較凍,而流感病毒在寒冷空間生存時間會較長,傳染性較高,因此唐醫生建議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疫苗後需要2至4星期,身體內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水平,因此未接種新冠或流感疫苗的人士,特別是高危群組,建議盡快接種。」

 

 

熱門文章

全家確診 糖尿病 醫生揭三餐必加1物惹禍:發病率100%
09-26
小雪│小雪宜溫補益腎防寒保暖 中醫推介滋潤解燥湯水提升免疫力│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11-07
48歲兩孩媽媽罹患3期 乳癌 5年存活率僅10% 醫生教吃2食物至今3年半無復發
11-06
內地小學男生不聽父母勸 沉迷玩「 煙卡 」致手指潰爛現膿 醫生警告:嚴重會手指骨折
11-21
竇靖童 現身名流晚宴 戴耳環罕有淑女打扮被誤認王菲 側臉照與媽媽相似度超高
11-20

皮膚炎|皮膚軟組織發炎真的要做手術?一方法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治療5個正確程序︳親子健康
2024-11-22
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1個多月大嬰兒染病亡︱附傳播途徑+治理及預防方法
2024-11-14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2024-11-13
醫療支援 | 調查:已婚港人需經濟支援上、中、下三代的日常生活或醫療開支 生活負擔沉重 56%復康港人因長期病歷致保障缺口
2024-11-12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2024-11-11
食物營養 | 洋葱 含6種成分 助美顏/預防便秘/消除疲勞|Kelly
2024-11-09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