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牽大手|5大方法 培養孩子正面思維|Kelly媽媽

2022-11-25


上一篇文章提到一些幫助孩子面對壓力的生活習慣和放鬆練習,以下則繼續探討這個主題,闡述如何培養正面思維方式,希望有助孩子化壓力為動力。

練習正面思維的方法,例如:

1. 我學唔識呀VS我仲未學識

如果面對一些學科特別困難,某一些文法或算式總是不斷做錯,的確容易令學生泄氣,又或產生自責感覺,批評自己「太蠢」等。這個時候,可以嘗試將內心的對白︰「我學極都唔識!」改變為︰「我仲未學識,加油,給點耐性,就會慢慢會學識。」

太多的自我批評會影響心情,增加壓力,反而給予自己正面鼓勵,可能事半功倍。

2. 過程VS結果

面對未必最合乎理想的成績或結果,嘗試將眼光轉移到過程之中的學習,無論結果如何,相信過程並不會白費。例如在努力練習預備朗誦比賽的過程中,其實已經掌握了不少朗誦技巧、公開演講技巧,以及訓練勇氣膽量,所以最後無論名次如何,相信也是有得着的。不要讓成績的壓力擊垮自己。

正面鼓勵 適時放手。

3. 最好未必發生,最壞也未必發生

在面對壓力事件時,嘗試想像最好的結果會是如何。例如如果擔心的是高小呈分試,最好的結果是每科都拿取滿分的話,光是想像就知道機會非常微小;同理,最壞的結果,例如是每科都不及格,同樣也是很難出現的。

很多時候,一般的狀況,或者普通的理想程度,佔大多數,故此不要把事情想像得太負面,徒然增加不必要的壓力。

4. 控制可以控制的,放手不可以控制的

面對壓力事件,例如是希望把落後的成績追回平均水平,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給予自己耐性或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部分。有一些不可以控制的,例如剛巧這段期間因為疫情,學校須停課或轉為網課,影響個人學習,那麼便不必耿耿於懷,給自己太多壓力,惟有下個學期再向目標進發。

5. 放棄完美主義

有一些人的壓力源於永遠都覺得完成了的作品,例如功課、作文、音樂表演等等,可以更好。這種追求完美的心態有時會變成表現焦慮(Performance Anxiety),令人因為太大壓力而拖延開始工作,以逃避失敗的感覺。在思維層面,我們需要明白「更好」之上永遠也有另一個「更好」的層次,亦需要接受理想和現實的確有距離。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追求完美而每時每刻背負壓力在肩頭上。

或者不但是孩子們,作為家長亦可以嘗試在育兒路上應用以上方法呢。

文︰Kelly媽媽(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獲星島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文章:

幫助孩子應對壓力(上)|Kelly媽媽

教養│五種規矩|Kelly媽媽

熱門文章

【拜年如何叫親戚?】認住關係圖
02-01
迎接孩子青春期 父母應轉換角色 3招變身「偉大教練」|Sophia哲學諮商師
04-07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珍惜生命|何文田17歲女企跳 消防開氣墊 談判專家勸解救回
04-19
人間有情︳仁醫過勞暈倒 智力退化如5歲 妻獨力照顧父子10年不離不棄
09-01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你是「衝動教養」還是「尊重教養」?|鄭涵櫻
2025-04-18
不要直接說孩子錯了,而是引導他們發現|尚瑞君
2025-04-16
教養要 活在當下 |潮媽與威哥的正向教養
2025-04-16
戶外活動 |別讓孩子只活在螢幕裏!6個必須帶孩子出門的理由
2025-04-14
孩子情緒|教孩子認識這4種「負面情緒」 有助他們建立情緒表達力
2025-04-1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