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津貼小學︱有「免費國際學校」美譽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吸引海外本地家長

2022-09-28


香港是一個非常着重兩文三語的地方,英文作為大部分學生的第二語言,如何學好英文、在良好的英文語境下學習,皆是家長心中的疑難,不少家長對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學校(俗稱英文小學)更是趨之若鶩。英文小學是指除了中文科外,英文、數學、常識等皆以英文教授,學校的通告、手冊、校內通訊、早會等,都以英文為主要語言,普遍家長皆認為,若孩子能早於小學階段已在英文語境下學習,英文及其他科目的成績想必更為出眾。究竟她們的教學方法是怎樣?何以在適齡學童人口下跌仍屹立不倒?

成功轉型英文教學為主 高質津小吸引外籍及本地家長

不同國籍、文化背景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不論上課或課後,都自然、自信地用英文交談,交流學習經驗,互訴心聲,這是中西區天主教總堂區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成功轉型塑造英文語境 ,學生耳濡目染下自然學好英文,因此不論是本地家長、抑或海外專才家庭、南亞裔學生,以及內地來港學生,都對這間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津貼小學十分有興趣,令學校在全港適齡學童人數減少的陰霾下,收生情況依然十分理想,更有「免費國際學校」的美譽。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在一九六七年創校,是典型的母語教學津貼小學,但在十多年前收生不足,一度陷入殺校邊緣,學校於是訂定長遠規劃轉型,跳出固有框框,按照教育局的《課程綱要》為骨幹,進行適度剪裁,轉行國際化教學課程,以培育世界人才為目標。校方依照津貼學校的資助來辦學,在原有的資源下,要做到「校本國際化課程」,全校教師需付出大量心力,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除了中文科讀寫用普通話授課、聽說用廣東話外,英文、數學、常識科均以英文教學,讓學生學習兩文三語,終成功化危為機,吸納來自不同國家及民族的學生報讀,打造出津貼小學少有的多元文化學習環境,令收生人數持續上升。

學生背景多元薈萃

學校以小班教學,每班二十五人,在九月新學年,學生來自四十多個民族或國家,一半是本地及內地來港學生,當中不乏在內地就讀國際學校的華語學生;另一半則為非華語學生,歐美及東南亞學生各佔一半。學校除了取錄居住在中西區的學生,亦有學生居於西貢、屯門黃金海岸、錦田、各個離島等,學生背景十分多元化。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校長宗藹雯表示,選讀該校的學生大多有一定英語能力,即使部分東南亞學生在入學前是「零英文」,亦很快融入學習環境。

「入學後日日跟不同學生傾談玩耍,加上有老師指導,一至三個月後都已能catch up。」

學校按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需要分班分組,華語及非華語學生混合在一起上課,分為「Star Class」(星星班)及「Sun Class」(太陽班),前者適合喜歡自我挑戰的學生,後者適合需要老師多作個別照顧的學生,他們可按自己對該課題的認識選擇工作紙,學校能夠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有需要時會根據表現重新分配。

熱門文章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學位分配通知安排/統一派位交表/中一註冊一文睇清 拆解9大關鍵問題
03-31
IAL │為何愈來愈多香港學校開辦 IAL 課程? 是否比 DSE 和 GCE A-Level 更輕鬆?
07-03
英華女學校 校長關翰章退休 校友祝慧勤今年9月接任新校長 百年津貼名校孕育多位名人校友
04-02
小朋友捐玩具即可半價入海洋公園玩 與「家姐」「細佬」慶祝兒童節
04-02
旺角兩童 偷竊 手機配件 店家公開CCTV怒斥手法老練 媽媽翌日帶子登門道歉賠償
04-02

中學|德蘭中學 校長親自下廚炮製住家飯 為DSE考生打氣
2025-04-03
救世軍水泉澳幼稚園|以 欖球 為校本課程 啟發孩子看見自己與世界 學會面對失敗與挑戰
2025-03-28
德萃小學|舉辦親子 甲蟲 工作坊 讓孩子在照顧生命中找到成長力量
2025-03-23
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 小學生主導年宵攤位獲特首到訪 服務學習連繫學校與社區
2025-03-21
道教青松小學 引入韓國高科技 助學生進行情緒健康管理 提升專注力及學習效率
2025-03-06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 |推出專屬AI系統加入日常課程 培養未來問題解決者
2025-01-27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