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津貼小學︱香港潮商學校非華語與本地學生中英互動 打造多元學習環境

2022-09-28


隨着南亞裔等非華語學生數目逐漸增加,這些「新力軍」成為推動學校發展變革的動力,為學校營造英文語境注入新力量及新元素。位於中西區的香港潮商學校在二○○六學年起開始取錄非華語生,學校成功把握非華語學生增加的契機,打造多元的教學環境,由小一起逐步在各級試行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現時全校各級均以英文教授數學及常識科,成為中英並重的多元文化小學。該校不少學生小六畢業後,獲派聖若瑟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皇書院、英華女學校等傳統名校,派位成績理想,因而獲不少本地及非華語學生青睞。

香港潮商學校採用兒童為本的教學模式,令學生愉快學習。

香港潮商學校採用兒童為本的教學模式,令學生愉快學習。

香港潮商學校校長詹漢銘憶述,學校開始取錄非華語生後,最初是把數學及常識科分開兩組上課,非華語生以英文學習,本地學生則以中文學習,但這樣令老師的工作量十分沉重,隨着非華語生數目日漸增多,校方嘗試改用全英文教授數學及常識科,逐年開始由小一試行,發現不論本地或非華語學生,都非常適應老師以英文教學,不但能掌握學科知識,亦學會許多生字,亦漸漸熟習用英文溝通。在非華語生帶動下,本地學生的英語水平得以提升,尤其在說話和聆聽方面,同學間日常都是以英語溝通,詹校長直言: 「我們學生的英文水平,同名校生比不會輸蝕,表達能力好強。」

詹漢銘校長指學校邀請大學教授為數學老師作培訓,提升老師以英文授課的能力。

詹漢銘校長指學校邀請大學教授為數學老師作培訓,提升老師以英文授課的能力。

時至今日,香港潮商學校有約六成學生為非華語學生,全校的數學及常識科均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但學校並無忽略中文,中文科、美術、音樂、體育等都以廣東話教授,詹校長認為,學生既然是在香港生活、讀書,就應該懂得中文,認識香港文化。

熱門文章

財政預算案︱2500元 學生津貼 削減機會高 庫房年省20億 教評會指助滅赤「學界有責」
02-21
中學| 聖若瑟書院 150周年2.23開放日 設表演、攤位和展覽
02-20
暑期活動2025| 聖保羅男女暑期學校 10天寄宿體驗 開始接受報名 全英課程音樂/創意解難/體育/價值觀
02-21
吳鎮宇16歲兒子吳費曼留微捲髮型 面部肥腫體重近200磅 曾自爆有病
02-19
何雁詩感恩囝囝美國治療後一直進步 鄭俊弘:專心照顧囝囝未敢追多個
02-22

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 |推出專屬AI系統加入日常課程 培養未來問題解決者
2025-01-27
小學副校分享長假期溫書玩樂策略 幫初小子女溫習/訂立時間表貼士
2024-12-20
耀中國際學校 | 開放日展現教學成果 在社區實踐中培育優良品格
2024-12-19
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 拯救4隻貓BB 建 貓Café 冀讓學生互動 體驗生命教育
2024-12-17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 來自屋邨的小學 管弦樂團 努力23年匯演奪金|梁永樂
2024-12-14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多元文化語言學習環境 鼓勵學生STEP UP發光發亮
2024-12-0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