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y】求學不是求分數(中)-當求學只為了升學

2016-06-04


在上一篇《求學不是求分數(上)-無奈升學看分數》中,我和大家分享了「求學不是求分數」個講法如何離地。今天,我和大家討論一下「高分低能」,這個好像互相呼應的說法。

重新理解「高分低能」

我第一次聽「高分低能」時我還在讀初中學。我那時候還以為這是成績中下游同學用來取笑成績上游同學的說話。因為那時候的我認為:「如果高分,又怎可能是低能呢?」但原來這只是當時未離開過學校環境的我所產生的狹窄想法。因為「能力」除了讀書能力之外,還有解決問題能力、處理逆境能力、抗壓力能力、應變能力、想像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等等很多不同範疇的能力。

升學看重高分數

我們香港的教育制度中,公開考試佔了很大的比重。在這個公開試制度下,我們非常著重應試技巧和策略。所以,由小學校內考試乃至中學的公開考試,貼題目、操試題,都成為學習生活的相當大部分。學生是否明白課文內容,在現生活之中能不能夠應用,並不是重點,重點是考試時寫在答題紙上的文字是否吻合評卷員的標準答案。

不理會考試策略的後果

於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如果有同學真的為知識而知識,為興趣而「花」時間鑽研考試範圍以外的書本,放學後又積極「花」時間參與課外活動(但又未到比賽獲獎水平)的同學,最後公開考試的成績可能未必及得上專心研究考試策略技巧的同學。結果反而是降低能夠繼續升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換句話說,在這個公開考試制度之下,一個只懂讀書、鑽研考試策略的同學,能夠順利升學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可能比一個各方面表現均較平均的同學更加高。

為了分數,犧牲真正學習

所以如果同學能夠用於學習的時數均等,希望接受更優質教育的同學,必須要犧牲一部分融會知識,讓自己成長的學習時間去研究應試技巧和策略。這個現象已經由多年前專門操練會考模式的補習班,提早至小學入學面試的特訓班。

當求學是為了升學

對於不少家長、同學,如何考入一間好學校學習,比如何在學校好好地學習更加重要。只要能成功考入好學校,大家都不介意犧牲真正的學習時間,也不怕被其他人說「高分低能」,因為如果高分,就可以考入更好的學校,接受大家都相信更優質的教育。那時候,其他同學又有甚麼資格笑我「低能」呢?

但現實社會是殘酷的,在著重考試成績的學校,「高分低能」的同學可以順利升學,但在講求實際貢獻的現實工作環境之中,大部分老闆寧可接受一個「低分高能」(有實際貢獻)的員工,也不能接受一個「高分低能」(無實際貢獻)的員工。

如果小朋友在多年的小學和中學階段都集中精神於分數上的追逐,他們很大機會忽略了全面的能力發展,引致中學畢業時根本沒有能力投身社會工作。結果,繼續升學,幾乎成為他們唯一的出路。這會在下一篇《求學不是求分數(下)-上大學才學習自理》中進一步探討。

作者:吳耀芬 (Kathy)

相關文章:【Kathy】求學不是求分數 (上)-無奈升學看分數
     【Kathy】放下身段,和孩子一同學習 

熱門文章

N班學費 |九龍區154間幼稚園 N班學費 一覽
08-01
IB成績 VS 大學收生:家長與學生需知(上)|Edward Law
05-09
2025小一簡介會|4至5月熱門直資私立小學簡介會/開放日 留意報名日期 額滿即止
04-07
鍾欣潼現身九龍真光中學運動會 曾是校隊成員做一事獲母校用課室命名
05-09
劉小慧26歲高顏值餅印大女 曾赴日深造圓志向成甜品高手
05-09

科大初創製軟餐3D打印營養食品 下半年將在院舍試驗
2025-05-06
AI時代 大學課程選擇攻略 哪些科目最具未來職場競爭力?|陳筱芬教育博士
2025-04-30
3自資院校超收內地生 珠海學院 佔比最高 蔡若蓮:會發警告信
2025-04-28
科大錄取11名 精英運動員 人數屬歷屆之冠 每人每年最高可獲逾10萬獎學金
2025-04-25
AI|嶺大研AI嬰兒保溫箱揚威海外 日內瓦發明展奪獎 菲國診所試用反饋正面
2025-04-23
VTC|職訓局下學年加學費5.5% 每年平均約3萬元 10年來首次調整
2025-04-1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