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P︱IB預科課程知多啲 拆解是否以考試主導及得分竅門︱Joyce Wu
2022-09-08
上期談到IB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IBDP)有些科目需要學生撰寫長文答案,其評分標準可能較含糊,但當中還是有一個固有結構在,這結構就是學生如何去組織自己的長文答案。
學生如何鋪排自己的論點,是以ABCD的方式抑或BDCA的方式來鋪排,即使學生可能已經臚列出所要有的論點,但效果可以很不一樣,就像煮餸,材料調味俱備,但放的次序不同,出來的味道也可以有很大差別。
以這比喻去理解,就是IB針對長文答案的評分標準,也有一個固有的框架,就是要看出學生對事件的理解、表達的順序,即結構組織,從而看出學生是否明白如何作答。所以,寫長文答案的科目也有其評分標準,只是非硬梆梆的,答對一個答案得一分,而是能凸顯出學生對事件或問題有充分的理解,所以一定要把適當的材料放進去,再組織出重點。
這評分標準,中英科目都適用。IB預科課程的困難位,是有文學科目或語言及文學科目,這些科目的評分標準更含糊。因為鑑賞一篇文章,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看法,所以不會說回答到這一點有兩分,沒回答就扣兩分,而是看學生對文章的鑑賞力是否有所理解。
取分要點:學生對題目全面理解
IB的總分數還包括校本評核(International Assesement,IA)。應對校本評核,一般是學生自己找一個題目來作研究,這樣研究變得很個人化。不過,當中也有一個框架可跟從,像是經濟科,會看同學畫的圖是否正確,當中講求定義是否正確、分析是否紥實,都是那一句:不是一個關鍵字詞可得一分,跟我們理解的填充題、答關鍵字詞的考試方式很不一樣。
而我個人很喜歡這類的考試方式,因為能全面地看出學生是否理解問題。而且,學生不能以「排除法」來回答問題,亦不可以背評分標準內要求的字詞,從而堆砌出一個答案,沒經過疏理文章的鋪排和陳述重點的先後次序,其實是無法表達出學生的思維。
綜合兩篇專欄:IB也有評分標準,只是不是每一科都跟傳統的公開考試評分模式一樣。
第二部分是擴展論文(Extended Essay,EE)和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TOK),這部分的評分標準是主觀及有導向性的,絕不是答一個關鍵字就有分數,因為撰寫一篇四千字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去找關鍵字詞,所以評分標準是以整體的論文來看。譬如學生擬定的研究題目和範圍是否定得好?用方法論證的答案是否合理?用一堆的理據去分析是否可以?如何分析和應用這些數據?這類評分標準比較以技巧為基礎,看學生撰寫一篇文章的技巧,如學習和表達技巧等。
其實,對很多學生來說,要知道關鍵字,然後背了再寫出來,是有困難的。相反,若學生平常是以理解來學習內容,並知道該如何表達,我覺得以這樣去應對考試會容易得多。當然亦要理解評分標準,因有其導向性,讓學生知道文章需要甚麼元素、焦點該放在哪裏。所以,為何學生一般會覺得IB預科課程難,像沒有方向性?原因是它的評分標準。我們一般理解的評分標準主要在數理科上出現,對撰寫長文答案的科目,學生可能不是太有方向去取得分數。
希望借此文章說明:讀IB預科課程的學生,其實也要考慮和留意考試技巧,只不過要去理解其背後的意義,是要學生對學習有充分的理解,而非背誦。希望這文章能幫助學生和家長了解IB課程背後的意義在那。
作者:Joyce Wu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