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炒隔夜飯提防食物中毒 食安中心:或引致「炒飯綜合症」

2022-08-22


食物安全中心日前發表期刊,指出最近本地一食肆的炒飯樣本檢出含過量蠟樣芽孢桿菌,有機會引致俗稱「炒飯綜合症」的食物中毒徵狀。中心更於facebook專頁貼文,提醒食物經烹煮後的6點注意事項,避免細菌於食物中大量滋生。

^食物安全中心於facebook專頁貼文,提醒食物經烹煮後的處理事項,避免「炒飯綜合症」食物中毒。

中心指,蠟樣芽孢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廣泛存在於環境中,在食物中的含量通常很低,一般不會引致食物中毒。經烹煮及翻熱的食物,一般情況下可確保安全,但食物烹煮後若處理不當,例如長時間貯存在環境溫度下,蠟樣芽孢桿菌及金黃葡萄球菌等細菌便有機會滋生,產生耐熱毒素及孢子。

消滅細菌孢子:攝氏121度加熱3分鐘

將食物加熱雖然可以殺死已繁殖的細菌,但細菌的孢子需要攝氏121度高溫並加熱3分鐘才能消滅,而加熱更會殺滅其他競爭的微生物,提供有利繁殖細胞生長的環境,導致細菌可以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另外,加熱亦未能去除毒素,食後便會出現腸胃不適、嘔吐、肚瀉等食物中毒徵狀。

要避免細菌滋生,中心建議業界要保持食物配製區清潔;由於金黃葡萄球菌通常存在於人類的鼻腔、咽喉、頭髮及皮膚,食物處理人員應遵守良好衛生,例如經常洗手、隨手清潔食物接觸面,使用口罩及髮網,以防止來自身體其他部位的金黃葡萄球菌造成污染,同時若手部有傷口,應使用防水膠布覆蓋。

新鮮烹製的食物應盡快食用,否則應熱存於攝氏60度以上的溫度;如進行冷卻,應在2小時內把食物由攝氏60度降溫至攝氏20度,然後在4小時內放入雪櫃中並降溫至攝氏4度,以防止食物長時間放置在環境溫度下令細菌滋生。如果食物經冷凍後供熱食,應徹底翻熱至中心溫度最少達攝氏75度,亦不應翻熱超過一次。

^冷卻食物的「黃金時間」。(食物安全中心期刊圖片)

冷卻+翻熱食物6點注意:

來源:食物安全中心

更多文章:

防疫衛生| 為慳錢不換口罩 鼻敏感男生失嗅覺險喪命

印度爆神秘「番茄流感」 研究指或是手足口病等後遺症

熱門文章

飲食健康|三餐都用1種油煮餸 10歲童患 高血壓 全家3人相繼中風
04-09
小朋友半夜咳嗽怎麼辦?中醫解析 夜咳 成因、種類和3大調理方法 | 中醫爸B
04-02
飲食健康 | 女性40歲後易 骨質疏鬆 專家嚴選「12大強骨食物」 冠軍出乎意料是「它」!
04-11
艾威直播企足9粒鐘 只為太太籌集醫藥費 被苑瓊丹爆為老婆:「佢搏老命!」
04-25
福建小一女童上堂發吽哣 被老師掹耳仔 致2cm撕裂需縫5針
04-25

港大醫學院開發全球首個 甲狀腺癌 診斷AI模型 準確率超九成 診前準備時間減半
2025-04-24
總是想吃甜品、薯片要小心!可能是 身體 在發出「過勞警訊」 醫生分析渴望4種食物的隱藏需求
2025-04-24
生活健康 | 車內「這物品」甲醛濃度超標!半年內83名車主罹 血癌 專家急籲:夏季高溫小心更毒
2025-04-24
腸病毒 | 手足口病 高峰期將至 預防要知6件事
2025-04-15
胃癌 難測 港大研類器官生物庫技術模擬癌變進程 未來有助篩查高危者
2025-04-14
肚痛 | 肚皮畫成九宮格 初步判斷問題根源
2025-04-1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