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三歲未必定八十: 黃嘉偉眼科醫生 (下)|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2-09-01


毅然離開高薪厚職,自立門戶

上回講到, 黃嘉偉醫生(Dr. Jasper Wong)少年時以為自己會成為「IT人」,結果當了醫、教、研三範全能的臨床教授醫生。但究竟是什麼驅使Jasper毅然離開穩定高薪的大學教席,自立門戶呢?Jasper說,這些年來在科研路上不斷向難度挑戰;在教學上提攜年青後輩醫生;在醫學方面,雖然職責上,雖然只需為臨床研究相關的病人診症,但每當公立醫院人手緊絀,他都有求必應「拔刀相助」,不願看見病人受苦。不過每天時間有限,這亦令他反思究竟怎樣才可令自己有足夠空間幫助到身邊的人。加上,近年來,他見證著參與青光眼手術研究計劃的病人術後能完全停用各種眼藥水,徹底消除了藥物的副作用及不適。這都令他發現,相比起研究數據,病人的康復對我來說別具意義。於是,Jasper義無反顧地做了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就是毅然離開高薪厚職,決定開設眼科診所,希望更多病人可以迅速得到醫治。

醫療集團向他招手,重金禮聘、盛意拳拳

事實上,不少醫療集團曾向他招手,重金禮聘、盛意拳拳,風險定比自立門戶低,但他始終不為所動。因為加入商營機構的代價,就是無辦法不受制肘地行醫,會有商業顧慮。偏偏力臻完美的他,總渴望行醫能隨心所欲,將最好帶給病人。完美主義的個性在他剛開設的診所「香港微創眼科中心」添置的醫療儀器可見一二。購買的儀器都是最新最貴的;裝修從燈光到桌椅都非常人性化,盡顯設計上的用心。這種不惜工本的做法,完全不是「生意人」作風。只因Jasper希望可以為病人做都最好。Jasper說:「我診所命名為「Finest Ophthalmic Care」,也就是源自這個理念。當中的「Finest」是一詞雙義,既可以解作「最好」,就是為病人提供最好的照顧;又可解作「細緻」,就是把事情做得一絲不苟,顧及每一個細節。中文名「香港微創眼科中心」中「微創」一詞,既是取自在大學時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的「微創青光眼手術」,也是期望能做到「見微知著」」

崇高的醫德,Jasper創立「Finest Ophthalmic Care 香港微創眼科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做到儒家綱要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意思就是窮盡力量探求事物真理,從而得到知識和智慧。「誠意正心」指用誠實的意念和正確的心思去幫助病人。他期望未來這個地方能成為一個平台,讓一班志同道合的醫護人員一同德施仁術,為病人提供一個「all-rounded」的照顧。

從醫最難忘的一次

當醫生,一定有不少難忘時刻。眼科醫生通常鮮有牽涉生命安危,但Jasper至今仍記得那一次性命攸關的診斷。他說:「數年前加入港大前夕,有次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覺得左眼乾澀求診,希望拿點人工淚水舒緩一下。我細看卻發現她雙眼眨眼的速度有一點不同。仔細檢查發現她左耳聽覺不佳,而此症狀已有數年時間,耳鼻喉科醫生為她安排的磁力共振掃描卻要還要等候兩年。我深知不妙,很大機會是在腦幹附近的有腫瘤﹐於是立即安排她進行掃描,並發現一個8cm大的腫瘤壓著腦幹。後來我離開醫院到港大工作後,收到她的感謝信,得知她已經無礙,我才放下心來。相信她自己也未曾想過,走去看看眼乾的問題,竟撿回一命!」聽完他的經歷,就會明白為何他可以這樣為工作努力付出,如他所說一樣「選擇一份每天都可以幫到人的職業,人生應該會比較圓滿。」能為病人帶來幫助,減輕痛苦,所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功感確實非金錢可以量化出來。

 

 

 

 

 

 

 

 

 

眼科醫生給送上一些眼睛小貼士:

1. 近年大家面對螢幕的時間愈來愈長,尤其疫情以來遙距辦工、遙距上課,建議每二十分鐘就遠望二十呎以外的遠景約二十秒,不但可以減少眼睛疲勞崩緊,也能舒緩乾眼症的癥狀。
2. 小童長期近距使用螢幕,更容易加深近視。如小童而有近視情況,或父母其中一患有深近視,可考慮使用眼藥水預防或減慢近視加深。
3. 坊間林林種種的近視控制方式,包括隱形眼鏡、特製鏡片等,未必人人合適。
4. 阿托品眼藥水只需每天一次,根據近年的大型國際醫學研究顯示,在近視控制眾多方法效果最為顯著,副作用甚少,對小朋友的長遠眼睛健康有重要作用。

 

作者:浪遊家庭大歷奇

更多文章:

生涯規劃|三歲未必定八十?黃嘉偉眼科醫生 (上)|浪遊家庭大歷奇

親子教養|長期網課下,醫生教你4招家長子女開心相處|浪遊家庭大歷奇

熱門文章

人物專訪|舞蹈動作治療師:身體語言不怕表達,讓孩子們找到自己聲音! | 浪遊家庭大歷奇
01-22
泰國忠犬癡情守候便利店等病歿主人 可憐樣感動上萬網友
01-18
SEN|「兒子的朋友與他根本不熟」 診斷 幼兒自閉症 靠父母!|教育心理學家心小姐
01-18
6歲 李元元Lucy喪咳影響睡眠 意外跌倒撞爆嘴 李璨琛做廳長照顧囡囡
01-19
粉嶺公屋鐵閘疑有「 踩線 」記號 街坊驚驚:我家門都有「C」字
01-20

人物專訪|舞蹈動作治療師:身體語言不怕表達,讓孩子們找到自己聲音! |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5-01-22
人物訪問|先天手部殘缺 小六生憑單手贏日本高球比賽冠軍 父母成立自助組織連繫同路人
2025-01-09
人物專訪| 血癌 男孩入讀醫院學校 學會接受生命的變化 未來盼做數學老師燃亮他人
2024-12-21
從舞台到杏壇: 陳伊玟 的「全人教育」樂章 | 浪遊家庭大歷奇
2024-11-28
人物專訪|快樂童年治癒人生 攝影師 劉翁 :「我就係孩子們最好玩嘅玩具!」
2024-11-11
人物專訪|15歲少年創運動義教平台 將運動樂趣帶給弱勢兒童 成首屆救助兒童獎青年獎得主
2024-11-06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