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年輕化 預防心臟猝死需定期身體檢查

2022-07-22


心臟猝死 一半由冠心病引起

心臟從出生起一直運作,不間歇運作難免會出現耗損和疾病,不少大型研究顯示,最常見心臟猝死原因多為患有隱性心臟病如冠心病(佔約5至7成),而當中大部分冠心病也是源於血管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引起,冠心病在香港和全球也有年輕化趨勢。

另外,心律不正(即心臟沒規律跳動或過快)令心臟供血未能有效泵出心臟,因血液不能正常循環,導致病人大腦缺氧,中風昏迷,若不及時治療,令心室跳動回復正常,病人可在幾分鐘內因腦部缺氧致心臟停止而死。

心臟猝死1個小時內死亡 殺人於無形

心臟猝死指心臟突然失去功能,令人在病徵出現後1個小時內死亡。2020年,在香港因心臟病而死亡者佔全年總死亡人數約 13%,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

* 資料來源: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一老一嫩成兩大高危年齡 隱性心臟病可家族遺傳

其中兩個年齡組別為高危發病群組,包括0至6個月大的嬰兒及45歲以上年齡組別人士,而45歲以下人士,有研究指出隨著年紀上升,心臟猝死風險更高。心臟猝死的原因,從檢視兩大高危年齡組別可看到有所不同,而患有這些心臟疾病,也會大大提高病人心臟猝死的風險。

0至6個月大:多是先天性心臟病
45歲以上:先天性心臟病、隱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家
族性心肌病(如心肌肥厚症或擴張性心肌病)、家族
性或原發性心律不正和心瓣病變等。

大部分隱性心臟病病人都沒有任何病徵,有很多病人因為病徵太輕微或沒出現病徵,而錯過了及早診斷的黃金機會。有小部分病人平日間中感到胸口位置不適、氣喘、出現心悸、頭暈等
現象,也有病人做運動時出現胸口、上腹、下巴、背部、手部等地方出現不適或氣喘,以上均可能是早期心臟病病徵。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防範未然為救命關鍵

當心臟病發時才去處理已經為時已晚,加上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欠佳(例如:工作忙碌、
大壓力、少做運動),心臟病近年已有年輕化趨勢^,從前多是50、60歲病發,現在
有病人是30、40歲便出現血管閉塞,需要進行「通波仔」,甚至乎心臟病發。

故此,美國心臟協會及歐洲心臟病學會建議都市人應該做定期身體檢查為血管動脈硬化
作風險評估,而美國心臟協會建議超過20歲人士,大約每4至6年要進行1次身體檢查,個別較高風險人士須要更頻密的檢查和跟進,提早發現「三高」、血管硬化,從而減少病人心
臟病、冠心病病發。在出現高危情況前,在醫生指示下服藥及進行適當運動,控制病情,有效減輕心臟猝死機會。

心臟病前奏 = 血管硬化 檢查早著治療先機

由於隱性心臟病病徵難被察覺,大部份病人需要靠身體檢查診斷出來。檢查過程大約如下:

  1. 醫生進行問診(如家族病史、日常及運動時有否出現心悸、氣喘、心口痛等不適)
  2. 量血壓及常規抽血檢驗
  3. 檢查心跳速度有否過快過慢
  4. 檢查心臟有否出現雜音
  5. 常規抽血檢驗腎功能、空腹抽驗血糖和膽固醇等(因有研究指腎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機會較高,同時,若出現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高風險跡象或心臟病
    病徵,便最好轉介至心臟科跟進。)

心臟科醫生可以透過靜態心電圖、照 X 光和超聲波,檢查有否心臟發大或功能衰退。此外,也有部分病人會安排在運動情況下做心電圖,因冠心病的病人運動時易出現不正常變化,心臟科醫生會按初步評估,建議病人作電腦素描,檢查心臟血管,以評估病人是否患上隱性心臟病。

膽固醇「擲界」= 隱性高風險? 頸動脈超聲波幫到您

有病人在初步評估後,發現膽固醇「擲界」,以為未有急切性服用降膽固醇藥,掉以輕
心。但心血管疾病現象並非一日之寒,如頸部動脈血管有硬化、斑塊形成現象,研究
顯示,病人已屬於較高風險患上血管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

而透過頸動脈超聲波,這種無創傷非入侵性及無輻射檢查,檢查有否血管硬化跡象,從而評估病人心血管健康程度,如已有血管斑塊形成,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指引已可考慮服用降膽固醇藥,防止血管硬化情況加劇。

 

心血管疾病、「三高」人士日常護心5招

確診心血管疾病或有「三高」人士,想有效護心?可從日常生活習慣控制,預防心臟猝死!

  1. 如有心悸、氣喘、心口痛、頭暈等不適,要立即求醫。
  2. 定期身體檢查:定期進行身體檢查評估及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
  3. 健康飲食:儘量清淡,少吃高膽固醇食物,建議病人進食要注意「少油、少鹽、
    少糖」。
  4. 中、強度運動:建議每星期150分鐘、中、強度運動,心臟病患者最好先由醫生評估其承受能力,減輕運動期間病發風險。
  5. 定時服藥:控制病情要靠病人自律,配合醫生建議。

資訊由港安醫療中心心臟科專科陳志遠醫生審閱

延伸閱讀:

私家醫院做心臟病手術排期快 做好醫療規劃不怕失預算

心臟病|醫生分享冠心病4大表徵 耳垂有摺痕屬症狀

疫情後遺症|疫情令不良習慣惡化 去年心臟病死亡人數急升近8%

【美國研究】一日兩蘋果有效降低膽固醇 女性效果較男性佳

三高危機|打疫苗前體檢令三高問題曝光 中醫藥有助防治

熱門文章

私家醫院生仔收費 |2024年全港11間私家醫院分娩費用 邊間醫院最優惠?
03-25
培養專注力和觀察力 香港書法家 徐沛之 由「玩」入手 教孩子愛上書法
06-15
KOL 移民 | 我要做股神創辦人施傅 三代移民加拿大 「家人才是我最重要的資產。」
02-10
太太陀7個月B 葉泓聲宣布註冊結婚 繼女及女兒見證父母簽紙
11-17
出海捕蟹遇船難 家人落水全亡 爸爸意外前一刻 讓13歲兒子躲入保溫箱保命
11-18

危疾3大殺手 定期檢查是最好預防
2022-07-29
糖尿病每7秒死1人 嚴重併發或要截肢
2022-07-29
香港第一殺手大腸癌 年過50最高危
2022-07-29
乳癌是死亡癌症頭3位 10 個高危因素要警惕
2022-07-29
有鼻鼾就有睡眠窒息? 8個中招徵狀要留意
2022-07-22
返老還童非好事 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確診要及早
2022-07-22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