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健康|中醫個體化的因人施治 防治「長新冠」|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2022-07-18


目前,現代醫療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患者的針對性治療相對薄弱,對後遺症患者的康復更傾向於集狀態評估、功能訓練、心理干預、個體化原則等為一體的綜合治療;與此同時,中醫學逐漸向世界展現她在防治新冠肺炎及長新冠的療效,通過「望聞問切」的四診,以處方湯藥、成藥、針刺、艾灸、穴位貼敷、功法鍛煉等中醫康復手段,來修正機體的失衡狀態,這種治療理念與方式,正正就是中醫學因人施治的強頂!

更要注意後遺症的治療

目前新冠確診後,大多數患者都能接受中西醫藥聯合治療,患者的發熱、咳嗽、痰多、咽痛、呼吸困難等主要臨床症狀普遍可以消失,核酸檢測最後亦呈陰性,不過本病易遺留程度不一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的後遺症,故此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更要注意後遺症的治療。

到底什麼是「長新冠」

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佈的臨床定義,Long Covid「長新冠」症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 2 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中醫對「長新冠」的認識

新冠肺炎陽轉陰後,體內病毒量雖然大減,邪勢已去,但餘邪未必盡清,鬱而化熱,煎灼津液,久病導致耗氣傷陰,對不同體質或帶有不同基礎疾病人士,有機會遺留表現不一的後遺症,若然還夾雜「濕」毒未清,導致病程纏綿難愈。

「長新冠」的常見症狀

常出現肺纖維化、倦怠乏力、口乾、胸悶、氣短、睡眠障礙(失眠)、脫髮、心悸、關節疼痛、食欲不振、嗅覺障礙、味覺障礙、暈眩、腹瀉嘔吐;女士或見月經色淡、量多、甚或崩漏,男士睪丸被病毒侵入細胞進行破壞,減少精子數量,睪丸重量降低,引起勃起功能障礙;嚴重甚至有記憶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緊張抑鬱等心理認知功能下降的症狀,如腦霧Brain Fog。

腦霧Brain fog

「腦霧」範指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思想模糊、精神難以集中,估計是身體未能及時把病毒徹底消除,病毒有機可乘,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對腦細胞造成破壞,導致腦部體積縮小,灰質減少,造成功能失調。

中醫如何對付「長新冠」

中醫治病必求於本,通過針對性的辨證論治,有的放矢,有是證,用是藥。「長新冠」多為本虛標實的虛實夾雜之證,治療策略上既要袨邪利濕,對於陰虛為本者多從「肺」論治,陽虛為本則常從「脾」論治。特別注意三禁,(1) 禁燥烈; (2)禁苦寒;(3)禁伐氣。故在用藥或飲食方面要避開太過辛燥快利之方,亦嚴戒生冷寒涼果物,常以黃芪、白術、茯苓 健脾益氣,枸杞、萸肉滋腎養陰,杜仲、菟絲子溫煦腎陽,茯神、棗仁、百合養心安神,天冬、玉竹、玄參滋肺潤燥,桑白皮、白前、桔梗清金保肺,同時重視養營,引水以制火,宜多用生地、丹皮、當歸之類。

多系統炎症綜合症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長新冠」患者若鬱熱未清,會出現身熱,或同時兼見目赤(眼結膜炎)、咽痛、手腳腫脹、頸部淋巴結腫大、嘴唇和舌頭乾燥變紅、皮疹、胃腸道疾病、精神混亂,甚或昏厥等症狀,屬多重系統出現炎症。然而傳統中醫學的辨證論治,千年以來,正是對於以多個症狀同時出現的症候群具有優勢。

「長新冠」時應遵循的調攝原則

二守

二守即堅持服藥和攝養,不可中途而廢,至於堅守的時間長短則,需要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

三候

康復期患者最需防春初、仲夏、夏秋之交的三候。春初時木盛火升,若以新冠恢復期患者表現陰虛之象,腎水不足以制火,相火上炎,此時木盛得火勢上乘於金,更傷肺臟,令金水無以相生,可加重病情;仲夏,濕熱令行之時,濕邪纏綿,熱邪耗氣傷陰,無論新冠恢復期患者陰虛或陽虛,皆須慎護;夏秋之交,濕熱之邪未盡,燥邪將至,而肺為清肅之髒,最畏燥火,故需多加防範;

六節

節嗜欲以養精,節煩惱以養神,節忿怒以養肝,節辛勤以養力,節思慮以養心,節悲哀以養肺,「6節」的意義就在於儘量減少情緒對機體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

中醫的辨證論治,確實對於以多個症狀同時出現的症候群具有優勢。臨床觀察發現COVID-19恢復期患者若能及時採用合理的中醫防治方法,可改善體質,減少核酸「複陽」情況,針對「長新冠」,減輕後遺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香港中醫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文章圖片獲香港中醫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香港註冊中醫師李耀培授權轉載

 

其他閲讀

女性健康│乳腺癌5大早期症狀及中醫藥預防│註冊中醫師李耀培

中醫食療|一人一盅清熱消暑聖物 30分鐘版迷你冬瓜盅食譜|中醫爸B

熱門文章

吃 早餐 5大好處曝光 能控制體重、提升記憶力 | 附5個早餐搭配建議
11-05
全家確診 糖尿病 醫生揭三餐必加1物惹禍:發病率100%
09-26
兒童化痰 |日咳夜咳幾星期呼吸道積滿痰液 中醫教3招排痰方法|中醫爸B
06-02
重慶11歲男童爬 火車 頂 遭高壓電擊全身燒傷命危
11-17
5歲頑童於港鐵站內坐地下 不停伸腳企圖絆跌行人
11-16

南韓「 百日咳 」病例激增100倍 首現死亡個案 1個多月大嬰兒染病亡︱附傳播途徑+治理及預防方法
2024-11-14
食物安全|爸媽要留心!5種食品避免 微波爐 再加熱 嚴重或會誘發癌症
2024-11-13
醫療支援 | 調查:已婚港人需經濟支援上、中、下三代的日常生活或醫療開支 生活負擔沉重 56%復康港人因長期病歷致保障缺口
2024-11-12
寄生蟲 | 2歲男童腸內藏百條 蛔蟲 「休克險死」!醫生:因吃飯「2惡習」造成
2024-11-11
食物營養 | 洋葱 含6種成分 助美顏/預防便秘/消除疲勞|Kelly
2024-11-09
腸病毒 | 小五男童喉嚨痛求醫 爸爸因1事拒絕醫生檢查喉嚨 網民斥:好自私的家長
2024-11-08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