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Tsang】「10分」的真實價值
2016-05-27

雖然本年度的小一入學「統一派位」尚未揭盅,但對於筆者而言,已經踏入接見現時就讀幼稚園低班、準備升小學生家長的高峰期,因為在同一時間,下年度的小一入學申請程序經已展開,部分私立、直資小學已經開始接受申請及安排面見申請人,對於同時間有多於一名子女需要處理不同年份入學的家長來說,實在不容易。
最少20%按分數決定
在討論中,一般都會涉及派位制度中首階段「自行分配學位」的選擇,在此階段每間官立或資助小學會將半數小一派位學額劃入「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名額,除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的申請人(必收生)均必獲全數取錄外,其餘有最少20%學額會根據「計分辦法準則」中分數高低決定先後處理次序,當申請數目超過學校剩餘的「自行分配學位」的學額,學校會以選擇抽籤方式甄選申請人。
多數家長不申請母校
因此除了必收生外,其他所有申請人都必須根據可得最高分數決定派位的先後次序,而其中一項高分數的項目,就是申請人父母作為有關小學的畢業生而享有的10分。但奇怪的是,普遍上很多家長對於自己本身曾經就讀的小學都不感興趣,常見的理由是他們個人認為本身母校的表現未如理想,期望可以讓子女入讀名氣更高、或表現更理想的小學。
畢業生的回饋
現實中,這些小學的成績,全賴校方和老師的努力之餘,亦需要家長的支持和畢業生的回饋,才能不斷提昇學校的表現。所以以往不少家長批評計分制度,認為有關安排不公平,實則是忽略了别人默默的付出。而更可悲的是那些自己本身畢業於母校,多年來從無打算回饋母校的教育,到子女需要申請小一入學時,才來嫌棄學校表現不佳,其實是自己背棄了對這寶貴10分的真實意義。
作者:Ian Tsang
相關文章:【Ian Tsang】小一叩門三部曲(一)
【Ian Tsang】小一叩門三部曲(二)
【Ian Tsang】小一叩門三部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