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五分鐘法則|香港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

2022-06-24


∧ Photo by Malvestida on Unsplash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這首古詩「明日歌」勸告世人,若果做事喜歡拖拉的人,總是把今天的事情推至明天才做,這樣他們永遠不會有甚麼作為!

筆者最近和一位朋友聚會時,他宣稱自己可能患上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他追問筆者Instagram共同創辦人 凱文 西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 所提出的「五分鐘法則」是否真的能改變拖延的習慣 ? 所謂「五分鐘法則」,指的是對於不太想做的事,請先做五分鐘試試看,做完五分鐘後,再判斷是否要繼續做。

拖延症可說是現代人的通病,沒有人是天生的懶者,可是很多人容易找不同的藉口延誤事情,拖拖拉拉的背後隱藏着不同的原因,例如逃避壓力、內心的恐懼、害怕失敗、欠缺注意力、討厭被委派的任務等等。當我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相反當我們被要求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時,就會覺得度日如年。

萬事起頭難,踏出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難。在會診期間,筆者偶然會遇上一些抑鬱症的病人,他們會出現欠缺動力 (lack motivation) 的徵狀,甚麼都不想做,其現象與拖延症有些相似。根據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治療師會要求患者用行動去改變欠缺動力的病徵,即使非常不喜歡,也要踏出第一步,久而久之,動力就會恢復,興趣也會歸來,換言之五分鐘法則有着異曲同工的效果。

時間是由無數個當下串聯在一起,時間是由一個又一個的五分鐘所構成。根據靜觀治療 (Mindfulness-based Therapy),我們應該專注當下一刻,因為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在過去或將來發生。就以做運動為例,當我們能踏出第一步做五分鐘的運動,往往最終可能做了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的運動。只要我們能專注和充實地體驗當下的五分鐘,這樣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習慣將注意力及焦點放在此時此刻,這樣腦子的拖拉思想和負面情緒也能漸漸消失,因此這也解釋了為何五分鐘法則能讓拖延症的人 變得更專注和更有效率!

作者:香港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

更多文章:

心理分析│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香港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

心理分析|Johnny Depp與前妻的羅生門爭拗|香港精神科專科林震醫生

熱門文章

親子教養|兒子沉迷 打機 爸爸逆向教育陪玩到凌晨4點 孩子崩潰即刪遊戲
11-22
怎樣才是真正「 富養孩子 」(上)?|關顯彬校長
11-23
子女即將踏入青春期 家長必學12個方法維持良好親子關係
08-08
中環歐陸貿易中心工業意外 18歲VTC學徒墮扶手電梯槽底 困1小時不治
11-22
母子越過路軌回家見列車駛近 媽媽推開兒子保他一命 自己卻遭猛撞拖行20米亡
11-22

蒙特梭利 | 讓真正的蒙氏教育走進家庭 開闢育兒新里程
2024-04-08
特殊獎勵計劃|戴公主
2024-11-23
怎樣才是真正「 富養孩子 」(上)?|關顯彬校長
2024-11-23
親子教養|兒子沉迷 打機 爸爸逆向教育陪玩到凌晨4點 孩子崩潰即刪遊戲
2024-11-22
旅行,讓孩子快速成長!|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2024-11-22
3大方法提升 學習效率 內地媽成就兒子考入麻省理工
2024-11-2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