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醫教路嚴防手足口病

2022-06-22


炎熱氣候會加快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當中以五至七月為手足口病的患病高峰期,威脅兒童健康。此症由多種腸病毒引致,於中醫學上,則列入「溫病」治療範疇。

三至七天潛伏期

手足口病常見於夏天及初秋時分,潛伏期約三至七天,主要通過患者的排泄物及呼吸道的飛沫,或直接接觸受污染物品如玩具等傳播。在本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為五至七月,病發初期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等情況,並於舌頭、牙齦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出現水疱或潰瘍,影響吞嚥;在手掌、腳掌、臀部或生殖器上亦可能出現帶有小水疱的紅疹,但並不痕癢。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或只出現皮疹或口腔潰瘍等狀況。

病情變化迅速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勇表示,手足口病屬於中醫「溫病」範疇,濕熱疫毒經口鼻而入,首犯肺衞,並上熏口咽,外透肌膚,發為疱疹或潰瘍,繼而出現發熱、喉嚨痛、便秘等症狀。由於兒童是稚陰稚陽之體,感染病毒後,病情變化迅速,所以要及早治療。病初發期,中醫治療以疏風清熱透邪為主,並配以清熱解毒的利咽之品,以退熱、緩解口腔潰瘍、減輕疼痛為主。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張勇

當發熱一至兩天後,邪熱極盛,手足口會發疹,或見潰瘍,伴有疼痛,令人拒食、煩躁不安、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等;此時醫治上宜清熱解毒、燥濕涼營透疹,常見用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藿香等藥材,但注意病瘉即止,以免苦寒傷脾胃,以及需要根據患者體質處方用藥。

當病及後期,高熱、皮疹、口腔潰瘍已退,但患者仍有疲乏、食欲不振、口乾等症狀,在中醫學角度上,此屬肺陰不足、津液虛損,適宜以益氣養陰的中藥食療,幫助復元,可用北沙參10克、白扁豆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陳皮5克,加適量瘦肉來煲湯飲用。

勿忽略基本守則

由於手足口病屬傳染病,要有效預防,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最為重要:一、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的前後;進食及處理食物前;接觸水疱後及如廁後等。二、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三、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鼻口。四、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應該經常清潔及消毒。五、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頗高,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退熱,以及口、手腳的潰瘍和水疱結痂,完全康復後才回校上課。

親子王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

【中醫爸B】2款「手足口病」茶療+預防穴位按摩

【預防勝於治療】手足口病高峰期 成年人亦有機會受感染

熱門文章

產後脫髮 點解決?1招助妳重拾魅力 成為髮量大富翁
04-01
抗癌 | 56歲末期 腎癌 患者每日吃3類抗癌食物 3個月後腫瘤奇蹟消失 1年半未復發
04-03
小朋友 陰虛 有6大特徵!中醫教5招助幫助調理 | 附「養陰水」食譜
03-20
小米SU7車禍︱不忍女兒被燒至碳化 父親悲痛:只剩下骨頭架子
04-02
荃灣中學女生疑後樓梯吞雲吐霧 同校男生疑校園廁格食 電子煙 囂張稱:好多人都知 X sir都知!
04-02

幼兒皮膚護理︳小朋友皮膚護理全攻略 增強免疫力先補腎 皮膚肺脾腎是「健康鏡子」 濕疹食譜︳親子健康
2025-04-03
抗癌 | 56歲末期 腎癌 患者每日吃3類抗癌食物 3個月後腫瘤奇蹟消失 1年半未復發
2025-04-03
小朋友半夜咳嗽怎麼辦?中醫解析 夜咳 成因、種類和3大調理方法 | 中醫爸B
2025-04-02
茯苓 湯/茶/粥/糕點食譜 調理脾胃一流!
2025-04-01
小兒 鼻敏感 |8歲童鼻敏感常引發感冒 中醫:把握2-16歲黃金治療期
2025-03-31
小兒 濕疹 |1歲幼兒加固脾胃濕熱引發濕疹 中醫教6招預防濕疹方法
2025-03-24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