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湯圓
2022-06-17
「武」由「止」和「戈」組成。古文字中,「止」是「趾」的象形本字,像三趾腳掌的剪影,有「前進」的意思。而「戈」是從前的長柄兵器;故「武」其實是顧名思議「持戈前進」,即征戰的意思,故有「武功」、「武力」、「武術」等詞彙。
經過時間洗禮,文字演化,「止」與「趾」分家,前者清晰表示停住、結束的意思。至古代春秋時期,楚莊王於列強戰役成就霸業的同時,他的求勝哲學其實是嚮往止息紛爭,理想是國與國不用連番戰鬥都可以令對方順服,這就是楚莊王信奉的真正「武力」。
雖然持兵器前進、征戰,乃「武」的造字本意,但經過春秋武者的智慧和年月的文明進化,從東漢《說文解字》可見,人們都引楚莊王對「武」的見解,並把其意義昇華至「停止干戈」為「武」的最高境界,亦即是以德服人、化干戈為玉帛,把戰爭轉化和平的道德文化層面。
古人楚莊王見「武」就洞悉「止戈為武」的境界。今天我們拿筆寫字的機會愈來愈少,就借此楚莊王之史,鼓勵大家多寫字,下筆又不妨多考量文字的本意及引申意義,總之寫字有益!
作者: 湯圓
頭條日報授權轉載
其他閱讀: